首页 理论教育 谜语的起源与发展-谜语的基本常识

谜语的起源与发展-谜语的基本常识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谜语,古代称为蝆辞、隐语、灯谜、灯虎等。随着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到了唐代,谜语渐渐盛行起来。宋代时,谜语继续发展,到了明清时代,已相当普及了。每年元宵之夜的灯谜游乐活动盛况空前。今天,谜语更是普及,猜谜活动具有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每逢节日,许多单位便积极筹办猜谜活动,吸引着许许多多的群众参与。

谜语的起源与发展-谜语的基本常识

谜语,古代称为蝆(音sōu,就是隐藏的意思)辞、隐语、灯谜、灯虎等。其起源很早,相传早在夏、商、周时代就已出现蝆辞。秦汉之后,《国语·晋语》中就记载:“有秦客蝆辞于朝,大夫莫之能对付也。”其特点是:话不直说,而用其它名称来代替。到了魏代,蝆辞、隐语便逐渐演化为谜语。关于谜语的产生、发展及其特色,南朝著名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谐隐五》中就做了精辟的论述:“自魏代以来,颇非俳优,而君子朝隐,化为谜语。谜也者,因互其辞,使昏迷也。或体目文字,或图象品物,纤巧以弄思,试察以苩辞,义欲婉而正,辞欲隐而显。……虽有小巧,用乘远大。”

随着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到了唐代,谜语渐渐盛行起来。据记载,每到农历正月十五元宵佳节之夜,人们喜欢在大街小巷、门口厅堂披红挂彩,悬挂花灯,花灯上或写或贴上丰富多彩、新颖有趣的谜语,令人兴致勃勃。人们把这种花灯上的谜语叫做“灯谜”。因其隐晦难解,人们又叫它“灯虎”。宋代时,谜语继续发展,到了明清时代,已相当普及了。每年元宵之夜的灯谜游乐活动盛况空前。

由于谜语精巧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强烈的魅力,不仅人民群众喜欢,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也很感兴趣。如宋代大文学家王安石苏东坡等就常作谜语游戏。如“目字加两点,不作贝字猜”〔贺〕、“贝字欠两点,不作目字猜”〔资〕就是王安石制作的。(www.xing528.com)

今天,谜语更是普及,猜谜活动具有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不能东西南北、男女老少,都有大量的猜谜爱好者。每逢节日,许多单位便积极筹办猜谜活动,吸引着许许多多的群众参与。同时,许多制谜者,本着对谜语艺术,对祖国下一代发展的负责态度,把目光投向少儿学习生活中去,制出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为广大少儿所兴趣,有益身心健康的谜语,这无疑为我们学习、运用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营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