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职务犯罪概论(修订本)

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职务犯罪概论(修订本)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的概念与犯罪构成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是指违反国家保密法规,泄漏披露国家重要机密、情节严重的行为。

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职务犯罪概论(修订本)

(一)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的概念与犯罪构成

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是指违反国家保密法规,泄漏披露国家重要机密、情节严重的行为。

1.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的客体

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保密制度。

2.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的客观方面

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是指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国家秘密分为三级:“绝密”,是指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机密”,是指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损害;“秘密”,是指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泄露,是指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使国家秘密被不应当知悉者知悉,以及使国家秘密超出了限定的接触范围,而不能证明未被不应知悉者知悉。泄露的方法没有限制,如采用提供阅读、准许复制等方法泄露,在私人交谈或通信中泄露,在公共场所谈论国家秘密,提供属于国家秘密的设备或产品,在报刊上、网络上披露国家秘密的内容,张贴国家秘密的内容,等等。

3.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的主体(www.xing528.com)

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的主体一般是掌握国家机密的国家工作人员,但非国家工作人员也可构成本罪。

4.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的主观方面

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行为人虽然在认识因素上没有泄密的故意,在意志因素上也并不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但客观上却因为疏忽大意或者是过于自信,违反了对保密管理制度的注意义务,造成国家秘密泄露,或者使国家秘密处于危险状态。主观方面的不同是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与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最重要的区别。

(二)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的处罚

根据《刑法》第398条的规定,故意或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构成犯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本罪的,依照上述法定刑酌情处罚。

根据2006年7月2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过失泄露国家秘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1)泄露绝密级国家秘密1项(件)以上的;(2)泄露机密级国家秘密3项(件)以上的;(3)泄露秘密级国家秘密4项(件)以上的;(4)违反保密规定,将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或者计算机信息系统互联网相连接,泄露国家秘密的;(5)泄露国家秘密或者遗失国家秘密载体,隐瞒不报、不如实提供有关情况或者不采取补救措施的;(6)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