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墓壁画中的女性形象风格及演变

唐墓壁画中的女性形象风格及演变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令人奇怪的是玄宗的标准竟非“肥白”,而是“细长洁白”。此贵妇7.4头身的高大身材,在玄宗时期多数墓室壁画5.5—6.5头身女性图像中属于特例。唐墓壁画丰颊肥体造型女性图像约在开元九年至开元十五年间成为主流女性造型。

唐墓壁画中的女性形象风格及演变

世人皆说盛唐女子“以肥为美”,但是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前,对女性肥胖美的追求在唐墓壁画中体现得并不明显。开元六年(718)韦顼墓石椁线刻画女性图像和开元九年(721)契苾夫人墓壁画与薛儆墓石椁线刻画侍女的体态均为“细长”型。契苾夫人墓壁画残存的侍女为8.1头身,身材细长。薛儆墓石椁线刻画的侍女造型头身比为1∶6.9,肥瘦适中,丰胸半露,其中石门线刻画一对守门侍女格外纤细苗条。

那么唐代士女画从何时开始体现出以肥硕丰腴为美的主流造型?

现存的67座纪年唐墓壁画,直至开元十五年(727)李邕墓壁画女性才呈现丰颊肥体的盛唐矮胖造型。李邕墓壁画女性面型较宽,两颊丰满,5.8—6.3头身,身体偏矮而丰腴,整体呈纺锤形,中间粗两头细,但这种胖还不臃肿,之前女性纤细窈窕的腰部线条变为圆润饱满,或许是宽松的短襦衫下摆撑在长裙中,造成腰部的内收,线条变成外扩式的圆润。因此盛唐美人画以肥为美的女性造型普遍流行,很可能发生在开元九年(721)至开元十五年(727)之间的某一时期。

李邕墓壁画女性丰肥的造型显得如此成熟,开始流行的时间应该更早一些。唐代绘塑不分,唐墓出土的女陶俑也可作为造型参照物。开元十一年(723)鲜于庭诲墓出土的女陶俑纺锤形的体态,倭堕髻与胖脸造型同李邕墓壁画类似。开元十二年(724)惠庄太子墓出土了六件丰肥的女立俑,倭堕髻与丰颊肥体造型也类似李邕墓壁画。另外,金乡县主墓壁画女性清瘦,可能为天授元年(690)驸马于隐入葬时所绘;丰颊肥体女陶俑年代偏晚,应是开元十二年(724)金乡县主入葬时的陪葬品,倭堕髻侍女俑造型也同李邕墓壁画女性类似。这些说明开元十一年(723)左右类似李邕墓壁画中矮胖倭堕髻女性造型已经流行。

开元二十八年(740)韩休墓、开元二十六年(738)武惠妃敬陵壁画女性接近6头身,特别是武惠妃墓壁画女性体形比李邕墓壁画女性更矮胖丰硕,身材臃肿,腰粗腹圆。女性脸型较宽短,两腮鼓起,下颌丰满。武惠妃墓壁画侍女多见脸型下停最长,上小下大如同冬瓜。这种脸型同矮胖的体形配合,营造出丰满富贵之态。

开元二十三年(735),玄宗命高力士为太子忠王李亨选妃,唐李德裕在《次柳氏旧闻》中记载标准:“亟选人间女子细长洁白者五人,将以赐太子”[19]。令人奇怪的是玄宗的标准竟非“肥白”,而是“细长洁白”。开元十五年(727)李邕墓以后多数唐墓壁画女性图像体态矮肥,腰粗脸圆,唯有天宝四载(745)苏思勖墓壁画拱手站立贵妇比较接近“细长”的体态。此贵妇7.4头身的高大身材,在玄宗时期多数墓室壁画5.5—6.5头身女性图像中属于特例。她的服饰虽宽松,但仍可看出体形微胖,下颌较圆且仍是椭圆形脸。同武惠妃墓、李宪墓壁画矮胖女性图像相比,苏思勖墓壁画贵妇身材就可算细长了。这说明盛唐除了矮胖体形圆胖脸的女性主流审美观,还存在一些其他的女性美审美观。

从大历九年(774)贝国夫人墓壁画女性图像开始,安公主墓、郯国大长公主墓、杨玄略墓女性图像体形更为丰肥,面部丰满,脖子粗短,下巴分层。

但中晚唐墓室壁画也有体形不丰肥的女性图像,比较典型的是赵逸公墓壁画女性4.9—6.4头身都有,身高差异较大,体形胖瘦适中,面型偏宽圆。(www.xing528.com)

总而言之,唐墓壁画女性图像体态相貌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唐墓壁画女性图像身体体态变化很大,从初唐到晚唐体态有从瘦变胖的过程,盛唐与中唐女性是最胖的。唐墓壁画丰颊肥体造型女性图像约在开元九年(721)至开元十五年(727)间成为主流女性造型。从初唐到晚唐身高的发展趋势为从矮逐渐变高,再逐渐变矮,高宗时期女性身材最高。最高的是房陵大长公主墓壁画侍女,有7.4—8.3头身。

多数唐墓壁画女性手比较小,少数如段简璧墓、阿史那忠墓壁画有些侍女的脚偏大。多数女性脚的比例比较适中,但是盛唐至晚唐,脚有变小的趋势。

第二,初唐至盛唐玄宗开元前期,唐墓壁画女性的面貌中椭圆形脸最为多见,额头短而饱满,眼睛细长,单眼皮,双眼间距窄,目光不与观众交流,鼻子窄而长,嘴巴小而圆,多有双下巴。神龙二年(706)懿德太子墓及之后的多数唐墓壁画女性图像面型变短、变宽,两颊丰满,双眼间距逐渐变宽。从开元十五年(727)李邕墓到开元十八年(730)臧怀亮墓,再到开元二十六年(738)武惠妃墓壁画女性的面型更宽更短,日益圆胖,双眼间距变宽,双下巴及多层颈纹更为多见,脖子变短粗。

第三,唐墓壁画女性图像绝大多数为半侧面姿势,少数为正面与侧面,还有少数背面。站立姿态最多,还有行走姿态的女性。也有少数盘坐、跪坐等坐在地毯上的女性,还有少数坐在床等高坐具上的坐姿女性。舞女中还有几人以跪姿跳舞。

第四,唐墓壁画女性图像体现出对女性美貌模式化而非个性化的关注。这种模式化一方面体现了不同绘画流派的美女造型模式,另一方面体现了社会风尚对女性美貌的要求。唐墓壁画女性图像的年龄段多在十多岁至四十多岁之间,少见女童与老妇,也是一种模式,表现女性最为青春美丽、适宜生育的年龄段。景龙二年(708)韦洞墓后室北壁壁画中年妇人眼睛上下画圆弧线表示松弛的上下眼睑,年龄在四十多岁,已是唐墓壁画中寥寥可数的年纪较大女性典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