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践卡耐基演讲法,引发听众共鸣

实践卡耐基演讲法,引发听众共鸣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演讲者只有把自己的演讲与听众联系起来以后,一场演讲才算是真的完成了。他们如此成功最为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从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以听众为中心,因为他们明白自己的演讲是否成功,不是自己决定的,而是由听众来决定的。在推行节俭运动期间,我到美国银行学会纽约分会训练了一批人,其中有一个学员,他告诉我他在与听众沟通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他希望我能给他一些建议。

实践卡耐基演讲法,引发听众共鸣

任何一场演讲都有三个构成因素:演讲者、演讲内容和听众,缺一不可。演讲者只有把自己的演讲与听众联系起来以后,一场演讲才算是真的完成了。

我们都知道,我们要做一场成功的演讲,就要在演讲前做足准备工作,并且演讲者要热爱自己的题目,要有真诚的态度,但要想演讲成功,还要把听众的因素考虑进去,就是要让听众觉得你所说的很重要,光我们自己有热情还不够,一定要让听众感受到我们的热情,并且也变得有热情。

历史上,那些著名的雄辩家都有这样的本事,他们总是能做到让听众与自己产生共鸣,他们希望听众能感觉到他已经感觉的,也总是能让听众同意自己的观点,去做自己想让听众做的事,去分担他的快乐和忧愁。他们如此成功最为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从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以听众为中心,因为他们明白自己的演讲是否成功,不是自己决定的,而是由听众来决定的。

在推行节俭运动期间,我到美国银行学会纽约分会训练了一批人,其中有一个学员,他告诉我他在与听众沟通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他希望我能给他一些建议。我认为,要做到与听众有效沟通,首先要做的就是让他对自己的题目产生热情,所以,我刚开始并没有给他什么特别的建议,只是让他在一边把题目再想几遍,直到他能让自己对题目产生极大的热忱。

我告诉他一点:纽约“遗嘱公证法庭记录”显示,85%的人去世时,都未能给自己的亲人留下一分钱,在去世的人中间,只有3.3%的人留下了一万美元或者更多的遗产。我说这一点,是为了让他明白,他现在所做的演讲,不是在强迫别人做无法负担的事,也不是求别人对自己施舍,而是在替别人着想,这样,他们在老了以后就可以衣食无忧、安然自在,并且能给自己的妻儿留下一份保障。我让他这样鼓励自己,最后,我还让他相信,这是一项了不起的社会服务。

在我讲完这些事实之后,他开始认真思考,过了一段时间,他终于热血沸腾起来,兴趣和热情都被激发了,他突然觉得自己应该是一名战士,他认为自己身担重任。

后来,他演讲时,用满腔的热血和信念感染听众,他从听众的角度说话,让大家知道节俭的好处,那时,他不再是一名演讲者,更像一名传教士,他在努力使人们产生节俭的观念。(www.xing528.com)

在我一生的教学生涯中,曾有一段时间是很依赖教科书中的信条的。那时的教师只是照搬老教授们传授的一些坏习惯,实际上,他们并没有从一些浮夸的演说风格中跳出来。

我常提及自己上的第一堂演讲课。

教师让我将两臂轻垂于身体两侧,手指微曲,手掌朝后,大拇指轻轻靠着大腿。然后他又让我把手臂举起,再画出优美的弧线,好让手腕优雅地转动,接着再将食指张开,然后是中指、小指。当这整套合乎美学的、装饰性的动作完成之后,手臂得要回溯方才的弧线,再度放于双腿的两侧。

经过自己的摸索之后,我发现,这套动作只是表演性的而已,一点也没有意义,显得做作、毫无诚意。

我后来才明白,演讲要将自己的个性融合进去,要和平常与人谈话一样轻松、自然、生气勃勃。

生活中的人们,如果你也正致力于提高自己的演讲能力,那么,你就要和我一样剔除那些机械式的演讲训练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