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风帆巨舰与海上战争:无敌舰队的最后结局

风帆巨舰与海上战争:无敌舰队的最后结局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与英国人的最后决战还未开始,但此时的无敌舰队恐怕已经注定将以失败而收场。格拉弗林最终之战开始后无敌舰队遭到两艘英国船围攻的一艘大型盖伦式战舰当然,这个原因并不是主要的。在这最后的战斗中,无敌舰队共有超过600人战死,800人受伤,397人被俘,有5艘战舰沉没或被俘获。

风帆巨舰与海上战争:无敌舰队的最后结局

传统观念认为,英国凭借先进的“海上炮战决胜负”的理论在最终的格拉弗林之战中彻底击败了无敌舰队,不过自古以来但凡决定性战役,其胜负往往都不是一个简单要素就能决定得了的。尽管与英国人的最后决战还未开始,但此时的无敌舰队恐怕已经注定将以失败而收场。

格拉弗林最终之战开始后无敌舰队遭到两艘英国船围攻的一艘大型盖伦式战舰

当然,这个原因并不是主要的。前文已经提到过,无敌舰队从里斯本一路开来曾遭遇过多场海上风暴,并屡次被打乱阵型,甚至在达到战场之前就已经损失了一部分实力(比如在拉科鲁尼亚被解散的加莱式战舰分舰队)。这便是笔者想要提出的第二个原因:在与英国舰队交手前,无敌舰队已经在漫长的航程和屡次遭遇的风暴中锐气尽失。以一支劳顿之师想要取胜以逸待劳的对手,即使是纳尔逊那样的天才恐怕也很难办到。

但第二个原因仍然不是最主要的。相信大家对上一章节中在蓬塔-德尔加达之战中大破法国舰队的西班牙海军上将唐-阿尔瓦罗·德·巴赞印象深刻。从历史角度来看,此人是16世纪西班牙最优秀的海军将领。不仅拥有丰富的经验,而且在战斗中屡屡立下功勋。然而此人却在无敌舰队出征前不幸去世。诚然,接替他的西多尼亚公爵也是一位受部下爱戴的好将领,但他一不是海军将领出身,二在作战技巧和胆识上均远逊于巴赞,这便是笔者最后想要提出的导致无敌舰队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选用了平庸将领作为无敌舰队的总司令,当然,这恐怕也是费利佩二世的无奈之举。我们可以想象,在上述不利条件下,兴许纳尔逊(巴赞)能凭借出色的个人指挥能力使处于混乱中的舰队重整旗鼓;兴许纳尔逊(巴赞)能凭借高超的战术头脑使舰队通过其他手段抵消疲劳所带来的负面因素,然而无敌舰队中并没有如纳尔逊(巴赞)一般出色的指挥官……于是上述一切都变成了空谈。

伫立在马德里的西班牙海军上将唐·阿尔瓦罗·德·巴赞的铜像。倘若他还健在并作为无敌舰队司令出征的话,战争的结果也许会被改写,当然,历史是不容许假设的(www.xing528.com)

在这里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西班牙的传统接舷作战理念虽已陈旧,但在面对英国舰队时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由于缺少兵员,英国战舰上几乎都没有搭载可用于接舷战的陆军士兵。这就意味着,只要西班牙人能够登上英国人的船只,那么这艘船就几乎一定会被俘获。相信双方将领都深知这点。我们可以回头再看一下蓬塔-德尔加达之战,法国舰队大多由海盗船等灵活快船组成,人少船多,也将炮战作为主要作战方式,却被巴赞巧妙化解—最终以旗舰被登船俘获失败而告终。这说明只要战术应运得当,无敌舰队还是有相当胜算的。然而与巴赞不同,在战术素养上欠缺的西多尼亚公爵未能将手中所握的优势化为成效。

双方舰队在格拉弗林的战斗从清晨一直持续到傍晚。混战中,西班牙划桨分舰队旗舰“圣-洛伦索”号触礁,在英方猛烈火力的打击下被迫弃船,成为此战中西班牙损失的第一艘战舰。据大部分史料记载,这场战斗从头至尾都是一场毫无战术可言的混战。无敌舰队旗舰“圣-马丁”号遭到“复仇”号和“凯旋”号两艘战舰的夹击,伤痕累累,但凭借着自己超强的战斗力,“圣-马丁”号还是顶住了压力,将二者击退。由于弹药将尽,英国人的处境也不是很妙。不过眼见无敌舰队已经失去进攻英国本土的能力,霍华德决定见好就收,指挥英国舰队有序撤退。在这最后的战斗中,无敌舰队共有超过600人战死,800人受伤,397人被俘,有5艘战舰沉没或被俘获。英国方面则死伤500余人,另有8艘纵火船被焚毁。单从损失来看,无敌舰队的这一数字绝对谈不上惨重。然而,灾难却才刚刚开始……

一幅反映格拉弗林之战的板画。在战斗中,无敌舰队始终处于被动

遭到英舰夹击的“圣-马丁”号。该舰位于油画左侧,明显比右侧的英舰高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