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班牙海军的无敌战舰:血与金的海上战争

西班牙海军的无敌战舰:血与金的海上战争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748年,海军官员豪尔赫·胡安被秘密派遣到英国学习造舰技术。英国这种船舶建造的严谨性加上海战中的辉煌成就给西班牙海军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决定加以模仿,于是促成了派遣豪尔赫·胡安的决定。他是继加斯塔涅塔之后第二个在西班牙形成造船体系的舰船工程师具有讽刺的是,当豪尔赫·胡安怀着极大的热忱向英国人学习造船技术时,英国人却根据俘获的“公主”号研发出了一种改进型的战舰,而这只不过是在照搬西班牙人的设计而已。

西班牙海军的无敌战舰:血与金的海上战争

在18世纪中期新的军港执政官上台后,西班牙海军部开始改革,对战舰制造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消除加斯塔涅塔体系中所谓缺陷的呼吁终于得到了政府的回应。1748年,海军官员豪尔赫·胡安被秘密派遣到英国学习造舰技术。胡安在欧洲的科学领域,尤其是物理数学方面都有着极高的声誉。而学习对象选择英国的理由自然是因为英国在18世纪初时拥有欧洲多达1/3的舰艇数量;并且在造舰的做法上具有独特性。英国造船师们按照1691年、1706年、1719年和1745年分别制定的造舰体系逐渐提高了其战舰的坚固程度和尺寸。英国这种船舶建造的严谨性加上海战中的辉煌成就(虽然更多的是由于人员和战术的原因而不是船只的质量)给西班牙海军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决定加以模仿,于是促成了派遣豪尔赫·胡安的决定。后来许多有名气的专题作家,如查诺克(Charnock)和霍姆斯(Holmes)却认为事实却并非如此,一方面,他们认为英国造舰体系的做法过于约束设计师并减少了其进取心;另一方面,已经证实同时代拥有双层甲板和74门火炮的西班牙战列舰(74门炮战舰是风帆时代战列舰的核心舰种)比同等级别的英国舰只明显大了一圈(甲板长出16英尺、船身宽出6英尺、船壁高出4英尺),并且比英国军舰更加稳定和具备抗炮火打击能力。在此方面,以前文提到过的“公主”号即可证明。1740年的一次遭遇战中,这艘拥有70门炮的战舰虽然被3艘英国74门炮战舰捕获,但在这场长时间的战斗中却对英国军舰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几乎令3艘英舰彻底报废)。

豪尔赫·胡安(Jorge Juan,1713—1773)的画像。他是继加斯塔涅塔之后第二个在西班牙形成造船体系的舰船工程师

具有讽刺的是,当豪尔赫·胡安怀着极大的热忱向英国人学习造船技术时,英国人却根据俘获的“公主”号研发出了一种改进型的战舰,而这只不过是在照搬西班牙人的设计而已。例如18世纪中期建造的一批一级战舰,1756年下水的“皇家乔治”号、1762的“不列颠尼亚”号,甚至特拉法加海战中纳尔逊的旗舰“胜利”号都是受到“公主”号的启发而建造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西班牙海军部(学习英国造舰技术)的决定甚至可能是错误的,这不仅背叛了百年来西班牙在造舰方面的精华,并且轻视了其祖辈重要的造船技术,本应该在改进的基础上加以保留。(www.xing528.com)

当然,豪尔赫·胡安也并未一味地照搬英国人的造船方法,他在这套方案中也加入了不少西班牙的传统造舰设计。不过其对西班牙造船业最大的贡献并不在造舰设计上,而是将物理、数学原理联系实际应用于船体、尺寸、船桅和火炮的位置。并收获了一些成效。比如船的坚固程度和寿命方面都有所进步,但也有船只不易操纵等缺陷,主要体现在无法很好地顶风航行。这套体系从1753年一直沿用至1768年(也有说是1771年),期间包括了3艘改装三层甲板战舰,112门炮的“圣-卡洛斯”号(1765年)、94门炮的“圣-费尔南多”号(1765年)和94门炮的“圣-路易斯”号(1767年),它们都是基于80门炮的船体改进而来的。然而最有名的还是1769年在哈瓦那建成服役的“圣三位一体”号。关于3艘改装3层甲板战舰和著名的“圣三位一体”号的情况,在稍后的章节中做详细介绍。

建成初期的“圣三位一体”号状态彩绘图。此时该舰拥有3层炮甲板和116门火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