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小学生遗尿症常见原因及治疗方法

中小学生遗尿症常见原因及治疗方法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遗尿症是指儿童5岁以后仍不能控制排尿的现象。根据国际上统一诊断的标准:5~6岁儿童每月至少尿床两次,再大些的儿童第月至少尿床一次者就可诊断为遗尿症。患遗尿症的男孩比女孩多两倍以上。遗尿症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有调查表明,原发性遗尿症所占比例较大,约占遗尿症患儿的75%~80%。此法是根据尿床报警铃的条件反射原理,改用闹钟惊醒法治疗儿童的遗尿症。

中小学生遗尿症常见原因及治疗方法

遗尿症是指儿童5岁以后仍不能控制排尿的现象。根据国际上统一诊断的标准:5~6岁儿童每月至少尿床两次,再大些的儿童第月至少尿床一次者就可诊断为遗尿症。

遗尿症可以分为夜间遗尿(尿床)、昼遗尿(尿裤)和昼夜遗尿三种,其中以夜间遗尿多见。根据拉普斯等人对美国和英国儿童的抽样调查,患有遗尿症的儿童占童年期人口的14%~17%。5~10岁的儿童遗尿现象较多,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降低,10岁以上则很少见,到14岁时,发病率降至3%。患遗尿症的男孩比女孩多两倍以上。

遗尿症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遗尿症是指儿童膀胱括约肌的控制能力发育迟缓,或从婴儿期开始就从未建立起排尿控制。几乎10%的这种儿童有躯体疾病和精神障碍,如先天性膀胱括约肌发育不全、尿道炎、糖尿病、身体虚弱、营养不良、智能低下或癫痫发作等等;继发性遗尿症是指儿童曾经形成过控制排尿的能力,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又出现不能控制排尿的情况。患这种遗尿症的儿童大部分都是由于精神紧张而引起的,同时还伴有情绪不稳、夜悸、梦游、言语障碍、多动症及其他行为问题和学习困难等症状。一般来说,5岁前如一年多没有尿过床而后来又尿床者,可诊断为继发性遗尿症。有调查表明,原发性遗尿症所占比例较大,约占遗尿症患儿的75%~80%。在性格上,患儿大多比较乖僻、内向,心绪不够安定,做事缺乏信心。

遗尿症的原因较多,归纳起来有几种:

1.遗传因素。

有不少研究结果显示遗尿症与遗传有关,如果父母部曾遗尿的,他们中有77%的孩子都遗尿;如果只有父亲或母亲一个遗尿的,那么只有44%的孩子遗尿,如果父母都不曾遗尿,只有15%的孩子遗尿。从对双生子的调查也看得出来,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达68%,而异卵双生子的只有36%,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2.由某种病变引起的。

脊柱变形、椎裂、包皮过长、龟头炎,女阴炎、膀胱结石、外阴周围皮肤炎、肠道寄生虫病、尿道感染等。

3.心理因素。

大部分儿童的遗尿症是由于精神紧张(如受惊、环境突然改变、重大创伤)、过度疲劳、睡眠过熟引起的。

4.教养方式不当所致。

有的父母对孩子过份保护,担心孩子晚上起来拉尿会受惊、受凉,任其拉在水布上,不进行排尿训练而养成尿床的习惯;有的家长对孩子遗尿特别厌烦,经常给予呵斥训骂,甚至向外宣扬,使儿童形成一种压抑感、敌对感、紧张感。有的则是由于训练方法不正确、不适当的强化所引起的。(www.xing528.com)

当您的孩子患有遗尿症以后,应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诊断导致孩子遗尿的原因,以确定是生理方面的某些器质性躯体疾病,还是心理因素、教养方式等方面的原因,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其治疗方法一般有心理治疗、教育训练和药物治疗。

1.病床报警铃。

根据条件反射的原理,采用铃声——床垫装置对患儿进行行为治疗。其装置很简单,在孩子床垫的内层与外层各接一根导线,外加导电布,将床垫与一个电铃连接。当孩子遗尿弄温床垫时,就会接通电路,这时铃声大作,将孩子惊醒。经过多次铃声与膀胱充盈的强化训练,孩子在要解小便时,膀胱内的压力就会作为条件刺激将孩子惊醒。这一方法对治疗儿童遗尿症是十分有效的,国外常采用此法。在美国,遗尿儿童经过3~4个月的训练,治疗的成功率高达75%。

2.闹钟惊醒法。

此法是根据尿床报警铃的条件反射原理,改用闹钟惊醒法治疗儿童的遗尿症。首先家长在孩子临睡前要限制孩子的饮水量,然后根据平常观察了解到的孩子遗尿的大概时间,如是半夜12点、清晨4点的话,便可准备两个闹钟,将闹钟铃响的时间分别定在这两个时间点上,通过闹钟铃响将孩子唤醒并去排尿。通过多次强化训练,孩子便会对这两个遗尿的习惯时间产生条件反射,每到这个时候就会自动醒来,从而克服遗尿的行为。

3.憋尿训练。

有些遗尿症儿童的膀胱可能比政党儿童的小,他经常想尿而膀胱内并没有多少尿,对这种情况可进行憋尿训练。其方法是:鼓励患儿大量地喝水或饮料,当孩子想小便时,就让他憋住。在治疗的开始阶段,规定憋尿的时间为5分钟,即当孩子说想小便时,让他憋5分钟后再去厕所小便。然后逐渐增长憋尿时间,10分钟、15分钟,直至能憋住30~40分钟。这种训练每天进行一次或几次,同时做好白天排尿次数和尿量及夜间不尿床的次数的详细记录。经过这种训练之后,患儿一般都学会控制膀胱的收缩,克服遗尿的问题。

4.建立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

睡前适当控制饮水,晚上不要让孩子看电视过久或过度兴奋,避免过度疲功。

5.正确对待儿童遗尿的问题。

千万不要对患儿讥笑、羞辱、责骂甚至对外宣扬,让其出丑,以免伤害儿童的自尊心,使之产生自卑感和不满的情绪。应给儿童更多地翔、安慰、鼓励,帮助患儿树立直克服遗尿症的信心,使他(她)用积极的态度去克服遗尿症。例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