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事诉讼中司法公开与舆论干扰审判问题

民事诉讼中司法公开与舆论干扰审判问题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舆论审判或者说舆论干预审判,是司法实践中长期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二)网络司法公开与舆论审判是两面关系一方面是消解舆论审判。另一方面是加剧舆论审判。有的学者建议,要通过制度安排和行业自律,切实平衡法院与媒体间的关系,界定司法裁判与媒体报道的分野,给予法院应对舆论挑战的资源,尽力减少媒体炒作干扰司法的空间。法院只有做到依法、及时、合理、有效处理,网络司法公开与舆论良性关系才会真正构建起来。

民事诉讼中司法公开与舆论干扰审判问题

舆论审判或者说舆论干预审判,是司法实践中长期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主要表现在部分媒体或者社会公众,就其掌握的信息形成自己对案件的意见并向外传播,进而形成一种舆论导向,迫使法院朝着某一个方向进行裁判,对司法公正造成破坏,甚至导致社会群体分裂。不少传播媒体未能担当起社会黏合剂的角色来聚合社会共识,却常常企图塑造民意,进而对司法审判产生干扰,削弱了司法权威。[67]长期以来,舆论审判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比如前些年著名的“南京彭宇案”,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利用媒体营造“助人为乐反被讹”的舆论,给法院依法裁判施加极大影响,该案最后调解结案,仍导致“老人摔倒扶不扶”的巨大社会争议,直至多年之后法院披露“彭宇确实撞了人”的案件真相,这一舆论导向才有所变化。在信息化条件下,类似负面效应会被放大,因此值得特别关注。

(一)信息化条件下的舆论审判呈现新特点

信息时代,每一个新闻事件都可能在互联网上以极快的速度传播,并形成社会关注焦点。在传统的社会形态当中信息传播和社会变动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能量结构,它们之间的能量互换需要复杂的因果过渡,是需要时间的,而今天在互联网信息环境中,这种能量转换瞬间完成。[68]互联网传播的巨大效能,大大加快了信息公开的速度。对突发事件舆情应对,从过去传统的“黄金24小时”发布原则,到后来的“黄金4小时”法则,再到如今的“1小时公开”原则,其背后的理念转变都与网络新媒体密切相关。[69]法院对“焦点案件”应对不及时、不妥当,将可能给网络谣言创造土壤。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曾给谣言制定了一个公式: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事件越重要而且越模糊,谣言产生的效应也就越大。因此,舆论“发酵”快是信息时代的突出问题。勒庞讲“群体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提供给他们的各种意见、想法和信念,他们或者全盘接受,或者一概拒绝,将其视为真理或绝对谬论”。[70]这种群体无意识和“跟风”效应,在网络空间中也将进一步放大,如果不能正视这些变化,将难以做出有效应对。

(二)网络司法公开与舆论审判是两面关系(www.xing528.com)

一方面是消解舆论审判。舆论审判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公众不了解案件事实真相,无法获得官方发布的案件信息,只能依靠道听途说去收集信息和推测结论。在案件信息依法、及时公开后,可以达到“以正视听”的效果,防止形成错误的舆论导向。另一方面是加剧舆论审判。在案件本身事实不够清楚、法律规定不够详尽或者涉及多个价值冲突需要做出抉择的情况下,社会公众获得的案件信息越多,越容易想当然地形成自己的“判断”,所谓别有用心的“炒作者”也可以“有根有据”地去炮制自己的观点,加上一些宜受炒作者操纵的“不明真相的群众”,很容易形成负面舆论导向。同时,一些媒体也未能发挥自身作用,甚至企图塑造民意,进而对司法审判产生干扰,削弱了司法权威。整体来看,网络司法公开与舆论审判的两面关系始终存在,负面效应不可能完全消除,但司法公开使公众更全面了解了案件信息,使恶意炒作者缺少了发挥空间,更大程度上是遏制或者说减少了舆论审判。

(三)网络司法公开与舆论良性关系的构建

在司法公开与舆论审判之间,努力的方向是尽量减少负面作用,着力扩大正面作用,将两者关系坐标最大程度固定在正面作用一侧。总的原则应当是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能公开的尽量公开,同时高度重视舆情监测、舆论导向预判和及时有效处置,否则,舆论审判的负面作用将占上风。有的学者建议,要通过制度安排和行业自律,切实平衡法院与媒体间的关系,界定司法裁判与媒体报道的分野,给予法院应对舆论挑战的资源,尽力减少媒体炒作干扰司法的空间。[71]在当前法院的工作分工中,舆情问题既是案件合议庭的职责,也是内部新闻宣传部门的职责。法院已对涉法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建立“三同步”工作机制(即做到依法处置、舆论引导、社会面管控“三同步”),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在与媒体的关系上,应当立法规定媒体只允许客观中立报道,不应有倾向性的意见,以此将新闻的交给新闻,将法院的留给法院。在信息化时代,舆论“热点”案件仍然层出不穷,这是无法避免的客观现象。法院只有做到依法、及时、合理、有效处理,网络司法公开与舆论良性关系才会真正构建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