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舆论审判:舆论对司法独立产生负面干预与影响

舆论审判:舆论对司法独立产生负面干预与影响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舆论审判”,是指舆论走在司法程序之前或伴随司法审判过程中,对涉案人员做出定性、定罪、定刑等结论,从而干预和影响司法独立和公正的现象。而舆论审判则是舆论监督中非理性的舆论过度干扰司法产生的现象。

舆论审判:舆论对司法独立产生负面干预与影响

过度倚重舆论或恣意放大舆论中的非理性成分,都会产生负向效应,尤其是负向舆论,它会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社会进步,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1.舆论暴力

舆论是把双刃剑,如果发言者缺乏对事件的清醒认识,甚至仅凭感觉和感情行事,便往往会导致“众暴寡”的局面出现——以公众之强势欺压个体。[67]过度的舆论带来的“多数人的暴政”,就是一种“舆论暴力”现象,互联网时代这种现象尤为突出。网络舆论暴力指的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大量网民对特定的网络事件达成基本一致的意见,并通过网络言语和线上行为以非理性的态度表达对当事人的意见,并对当事人造成人格和声誉上的侵犯。[68]人民日报》曾发文总结出了网络舆论暴力的三个特点:一是以道德的名义对当事人进行恶意制裁,以寻求在现实中解决网络问题;二是通过人肉搜索公开当事人的隐私,煽动人群对当事人进行语言暴力,产生群体极化行为;三是对现实生活中的当事人进行实质性的威胁、恐吓,并造成严重伤害。网络暴力的主要表现方式有:(1)在聊天室、论坛、微博等网络社交平台对网络事件当事人的谩骂、侮辱、诽谤、围攻、网络审判等行为;(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索出事件当事人的信息然后在网上公开其个人隐私的行为,即“人肉搜索”;(3)网民在现实生活中对事件当事人及其亲属进行谴责,使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遭受身心压力,甚至是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威胁,即“网络追杀”。[69]网络舆论暴力的发生及其扩大对国家、社会、个人都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对国家而言,影响国家的稳定与和谐,对国家的法律造成冲击;对社会而言,挑战道德标准,造成网络环境的混乱;对个人而言,损害个人的权利,容易出现信任危机。为了净化网络环境,使网络行为有序化,我们必须从组织、法律和伦理道德等方面对网络舆论暴力进行社会控制。

2.舆论审判(www.xing528.com)

舆论的又一负向功能,是通过舆论压力干预司法的独立性,我们把这负效应称为“舆论审判”。所谓“舆论审判”,是指舆论走在司法程序之前或伴随司法审判过程中,对涉案人员做出定性、定罪、定刑等结论,从而干预和影响司法独立和公正的现象。[70]现实中,人们常把舆论审判等同于舆论监督,其实二者有本质区别。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各界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传播媒介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从而对社会不良现象进行批评,对权力组织与决策人物进行监督和制约。舆论监督强调把握好舆论的质和度,使舆论产生监督作用而不越权。而舆论审判则是舆论监督中非理性的舆论过度干扰司法产生的现象。过度的和非理性的舆论审判则会产生消极的监督效果,其对人们思想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也是极为不利的,主要表现在:一方面,舆论审判会干涉司法独立、影响司法公正、妨碍司法程序,极易产生“未判先果”的后果;另一方面,舆论审判会使司法独立和舆论监督失去应有的平衡,形成舆论对司法独立的干扰,其实质是对法治精神的背离;再者,舆论审判的过程对受众的非理性行为的激化,不利于管理网络秩序。

3.负向舆论蛊惑人心

负向舆论属于不良舆论。彭菊华认为,凡歪曲客观事物的真相与本质,背离社会历史前进的方向,违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败坏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舆论,即为负向舆论。[71]负向舆论多种多样,包括浮言、流言、谎言、谣言、谬理,等等。概言之,不外乎两大类:一类为偏见,它以错误的立场和观点为出发点,歪曲事实,颠倒黑白;另一类为谎言,毫无根据地捏造事实。负向舆论,离经叛道,异端性很强,经常采用欺骗引诱等手段迷惑人,混淆人的思想,甚至不惜采用诬蔑、挑拨和中伤等手段来蛊惑人心。负向舆论的广泛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群众情绪鼓噪的反应,大众不依靠理性的判断,而是以情绪上的反应为基础,去相信和传播谣言等负向舆论,也助推了负向效应的发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