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舆论传播波动规律:揭秘舆论学基础

舆论传播波动规律:揭秘舆论学基础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依据舆论产生后引起的舆论波动方向,可把舆论波动律划分为中心辐射律、遍地涌动律、两点呼应律等三种类型。各地公众不受某个中心地带的意见刺激,由同一种诱因形成相同的见解,是遍地涌动律产生的主要原因。社会问题具有普遍性,引发的舆论也就受遍地涌动律的支配。

舆论传播波动规律:揭秘舆论学基础

舆论的传播,其本质是信息的传播。司马云杰在《文化社会学》一书中认为:“信息传播模式我们谓之波传播,就如水中掷了一块石头激起波纹一样,一层一层地向四周扩散。”因此,我们把以汹涌起伏状态由舆论中心向外扩展的动势叫作舆论波。[11]由于舆论是一种表层意识的传播,所以舆论波是民心波动的再现。舆论波通常以由近及远、一浪高过一浪的冲击方式蔓延,当它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回旋,产生一种震荡力,就会使社会意识沿着舆论目标的方向发生急剧变化,出现忽高忽低的意识热流。舆论波包括意见波和行为波两种,表现为集合意识高涨的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在通常情况下,人们表达舆论运用语言,通过议论、讲演、游说、新闻报道表达意见,这便是意见舆论波。但当人们无法或不愿用语言表达意志,或由于强烈的愤恨或过度兴奋,便采取各种行为表达强烈意向,构成行为舆论波。[12]

由舆论中心向外围空间传播意见所表现出来的法则,简称舆论波动律。[13]舆论波动律的出现,是舆论传播范围的扩张法则。依据舆论产生后引起的舆论波动方向,可把舆论波动律划分为中心辐射律、遍地涌动律、两点呼应律等三种类型。

1.舆论传播的中心辐射律

以舆论中心为轴,形成由近及远的波涌连天的气势,称作舆论辐射传播律。[14]舆论波的辐射是通过社会心理互动来扩展舆论空间的,具有一定的天然性。当舆论中心发出意见,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相邻各地的群体立即产生反应,议论以强弱不等的程度向四周扩散,这出自公众自发传递意见的本能。

舆论波的辐射律,打破了信息传递的线性模式,是舆论传播的普遍规律。但如果没有舆论中心,或舆论中心还没有形成,就不会出现舆论波。舆论中心究竟出现在何处?人们难以预料。就一般规则而言,哪里社会矛盾突出地表现出来,并受到意见领袖的有力评说,哪里就成为舆论中心。(www.xing528.com)

2.舆论传播的遍地涌动律

某种意见在四面八方同时出现,或对某一事件的反响在各地同时发生,促成遍地开花的舆论态势,这便构成舆论传播的遍地涌动律。[15]遍地涌动律不像辐射律那样使意见从舆论中心向四处扩散,而是在各个社会环境同时形成多中心的舆论状态。各地公众不受某个中心地带的意见刺激,由同一种诱因形成相同的见解,是遍地涌动律产生的主要原因。当某一事物或现象在各地同时发生,就会同时在各地产生相似或相近的意见。社会问题具有普遍性,引发的舆论也就受遍地涌动律的支配。

3.舆论传播的两点呼应律

某种舆论在另一地得到呼应,形成另一个舆论中心,构成两点呼应律的舆论波动。[16]一种意见一旦和某个地区、某个国家有关,那些与此有利害关系的公众不可能不作出强烈反应。在这种情况下,某个社会共同体的意见,可能在另一个地域引起舆论波动,出现两个舆论中心。之所以会形成两点呼应的舆论波动,是因为意见作为认识、评价社会现象最有力的方式,涉及某个国家、社会组织、群体观念时,必然引起与这一社会组织或群体相似或相反的舆论。这种波动呈现点式突起状态,构成呼应或对立的舆论态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