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形成和谐舆论生态-《舆论学基础与实务教程》成果

形成和谐舆论生态-《舆论学基础与实务教程》成果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少学者对舆论生态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定义。即,舆论生态是指各种舆论形成的人际环境和促进舆论有序发展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状态。如果系统内部任一子系统的发展出了问题,舆论生态就会失衡。舆论生态的失调是可以经过调控而达到和谐、平衡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社会舆论混乱、没有章法,一些虚假的、负能量的信息传播对社会的发展非常不利,因此,打造良好的舆论生态环境迫在眉睫。

形成和谐舆论生态-《舆论学基础与实务教程》成果

不少学者对舆论生态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定义。郑力认为,舆论生态是舆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及二者相互作用的过程,舆论的形成取决于自然环境,并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8]刘建明则把“舆论生态”看作舆论形成的一种环境和舆论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的状态,并将舆论的整个运行分为民意、众意和群意,当三者之间形成相互有序的运转状态时,舆论生态才能得以和谐[9]本书对舆论生态内涵的理解,来自廖永亮的观点。即,舆论生态是指各种舆论形成的人际环境和促进舆论有序发展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状态。[10]

整体来看,舆论生态是一个庞大、冗杂的系统,涉及公众、社会、环境、资源、科技等机理各异的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通过信息交互反馈实现系统的有效调节。如果系统内部任一子系统的发展出了问题,舆论生态就会失衡。单从意见环境子系统来看,舆论生态的失调,会造成各种意见尖锐对峙,互相声讨,安定的环境就要遭到破坏。尤其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会出现话语权失衡、起哄与非理性“迁怒”、网络虚假信息、网络谩骂、“人肉搜索”、“舆论审判”等失衡问题。[11]舆论生态失调会对整个社会产生刺激和影响,如果人们非常熟悉、非常赞同的意见突然在短时间内被另外一种相反的意见所冲击,就会人心浮动,议论不休。人们面对各种相反的议论会无所适从,随之就会出现风潮变幻,动荡不安。相反,如果运用一定方式把舆论的多样态与不稳定态纳入舆论平衡态的轨道,就能使社会舆论出现有序、平缓的发展趋势。[12]社会舆论状态趋于平稳、和谐,人们就容易在一个共同体内相安无事地生活、工作。舆论生态的失调是可以经过调控而达到和谐、平衡的。因为社会舆论的平衡,是社会信息流动的方向与比重趋于合理的结果,因此,只要正确意见信息流动得越充分、广泛并占据社会的主导地位,错误舆论就越能受到有效的控制。(www.xing528.com)

互联网时代,网络舆论形势依然严峻复杂。2016年4月举行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秉持生态发展观,强调要“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社会舆论混乱、没有章法,一些虚假的、负能量的信息传播对社会的发展非常不利,因此,打造良好的舆论生态环境迫在眉睫。基于此,可以通过引导公众有序、理性、合法地表达自己,唤醒媒体传播责任和社会义务,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流媒体等多种手段,建设良好的舆论生态,提高公众的综合素质,进而推动社会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