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舆论对社会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网络舆论对社会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几年来的网络热点事件表明,网络已成为重要的舆论场所,是转型期民意表达的渠道。网络的便利性和匿名性使得网民可以利用网络,自由表达对社会热点事件的看法和意见等。所以,网络舆论对网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特别对于当前价值观尚未定型的个人来说更是影响深远。其次,网络舆论容易造成个人行为失控。

网络舆论对社会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一、网络舆论与民意

民意即民众意愿或公众意见(public opinion),是社会上大多数成员对相关公共对象或现象所持有的意见、情感和行为倾向。近几年来的网络热点事件表明,网络已成为重要的舆论场所,是转型期民意表达的渠道。

(一)网络舆论成为民意表达途径

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的便利性和匿名性使得网民可以利用网络,自由表达对社会热点事件的看法和意见等。网络已成为网民表达民意、政府了解民意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网络舆论基本上能反映民意

舆论是基于民意而存在的,网络舆论是网民意见的表达和体现,但舆论和民意有时也不完全一致。调查显示,4%的网民认为当前的网络舆论能完全反映和代表民意,68.6%的网民认为基本上能反映和代表民意,25.6%的网民认为网络舆论对民意的反映较少,仅1.8%的网民认为不能反映或其他。

(三)网络舆论中所表达的民意的特点

1.网络舆论所代表的民意是有偏性的

网络舆论是民意的一种表达形式,但网络舆论所代表的民意是有偏性的,因为网络人口群体本身是有偏性的。据报告显示,2009年,我国81.9%的网民是10—39岁的青年人,72.2%是城镇网民,网民的收入结构和学历结构也不平衡。其次,只有部分网民才会经常在网络上发帖、跟帖,是网络舆论的主体,而其他网民上网并非参与形成网络舆论。再者,网络舆论虽反映了部分网民的意见与态度,但同时也受到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意见领袖的影响,“沉默的螺旋”效应的影响,媒体等机构的控制手段的影响等,甚至网络舆论有时还可能受到少数人的故意操纵[2]

2.网络舆论中民意的理性和非理性表达

网络舆论是一把“双刃剑”。网络舆论可以推动公共事件的解决,影响公共政策,也可以揭露社会阴暗面,实现网络舆论监督,这些都是民意的理性表达。但人们在网络中的意见陈述和态度表达会带有情绪性和非理性。例如,部分网民的言辞过于激烈,发泄情绪,谩骂攻击,使用暴力语言等,在表达自己观点时可能会忽略社会责任和道德,加上从众等心理因素的影响,非理性的网络民意表达很容易造成群体极化现象。

二、网络舆论对价值观的影响

谭伟提出网络舆论是网络舆论的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意见和评价,本质上来说是网民的集体利益和意志的体现,并按照主流价值观的标准来评价或改造舆论客体。网络舆论产生的过程使不同教育背景、不同价值观、不同世界观、不同意识形态的网民具有尽可能大的共同性。尤其是涉及社会民生经济法律等敏感事件往往会成为国民关注的焦点,深刻而持久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

(一)网络舆论对个体价值观影响及其年龄差异

1.网络舆论对个体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第一,网络舆论有利于个人对事件的参与和对价值内容的选择。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大部分人会关心政治和国家大事,对当前国家的政治制度、社会的焦点事件也有所认知。网络信息的共享性、丰富性为个人提供了便利,他们通过浏览新闻网站、论坛、博客等相关网络信息,不仅可以了解最新的动态,还可以在相关网页上发表自己的言论,积极参与事件的讨论,增强对事件真相的辨别力和对价值内容的选择能力。

第二,网络舆论有利于个人对价值选择的合理评判。在大学时代,学生的身体发展基本成熟,但是思想和心理的发展却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过渡阶段。在这样的时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言论的影响,从而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网络舆论通过对人们言论的即时反应,有利于提高热点事件的透明度,纠正虚假的事实和言论,最终还原事实本身。这样,就有利于个人在网络舆论中认清事件的来龙去脉,从而对价值选择做出清晰、合理的价值评判。

第三,网络舆论有利于个人最终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网络舆论主要表达的是网民的心声和宣言,所蕴含的情感态度十分鲜明,对是非曲直、善恶美丑都有明确的情感表达,对整个社会道德都做出了评判。所以,网络舆论对网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特别对于当前价值观尚未定型的个人来说更是影响深远。如:曾受公众关注的“河北大学飙车案”事件,肇事者以宣称其父为保定北市区公安局副局长李刚。随后,“我爸是李刚”迅速红遍整个网络,各大新闻网站、博客、论坛上都出现了网民激烈的声讨。人们也纷纷在网络上表达对醉驾致人伤亡的深恶痛绝和对官二代、富二代不良品质的愤怒情绪,并发出正义呼喊:中国是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任何私权都不能大过法律,触犯了法律就要受到应有的惩罚。人们在此次事件中表达了自己正确的价值取向,作出了合理的道德评判。

2.网络舆论对个体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首先,网络舆论容易造成个人价值判断失误。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匿名性等特征使任何人都能随意以虚假的身份畅所欲言,加之信息发布者的思想水平参差不齐,造成网络信息来源不固定、混杂不易,这让信息的传播过程变得异常随性和任意,容易滋生虚假或扭曲事实的信息。同时,网络会将一些微小的信息放大并把它们呈现出来,变成网上的焦点内容。而这些虚假的信息一旦被放大,就会反作用于个人的现实生活,引起他们思想和行为的变化,容易造成个人价值判断失误和舆论失范。

其次,网络舆论容易造成个人行为失控。有些人如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尚还不成熟,价值观尚未定型,容易受到不良言论的影响,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出现行为失控的局面。如:2010年10月16日,西安当地近万名学生自发组织“抵制日货还我钓鱼岛”的示威游行活动。在这次游行活动中,很多学生出现过激言行,甚至砸坏了多部日产轿车,造成混乱的局面。据参加游行的学生透露,正是连日看到各大论坛、贴吧出现很多日本对中国的一些侵犯言论引起爱国者的愤慨之情,再加之一些网民在网上发表慷慨言论号召大家抵制日货、归还我国钓鱼岛,导致人们情绪失控,造成此次事件。我们提倡爱国的热情,但是爱国的行为还需理性。

最后,网络舆论会导致个人价值迷失。网络论坛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言论,既有茶余饭后的闲话家常,也有高水平的理性探讨、学术争鸣,而更多的是嬉笑怒骂的社会抨击。这些社会抨击言辞大胆、直率、犀利,直指政府、国家、社会等现实问题。如:2010年7月,网络上流传韩寒写的一篇博文《我的祖国》,言辞犀利地直指中国当前出现的社会阴暗面:贫富差距悬殊、房价居高不下、官员腐败等问题。文章一经发布,立刻引起了网民的强烈反应,纷纷进行浏览、讨论、转载,并发表评论。一部分网民还认为当今国家民族已处在危亡的边缘,造成很多人对国家产生危机感,对政府不信任,从而引发其强烈的价值迷失和信任危机问题。

3.网络舆论对价值观影响的年龄差异

很多学者认为,年轻人是最早接触和接受互联网的群体,高度开放的个性使得他们乐于追求新事物,尝试新体验[3]。因此与其他年龄群体相比,年轻人更容易接受网络舆论中的价值观影响。调查得到了类似的结论:当网络舆论中所表达的观点和自己的观点不一致时,25岁以下的年轻人中有73.9%的人表示会适当调整自己的观点或完全顺应主流网络舆论;而25岁到35岁的成年人中,有68.2%的人表示会适当调整或完全顺应;但35岁以上的成年人中仅有66.4%的人表示会适当调整或完全顺应。卡方检验结果年龄差异也显著,χ2=13,df=4,p<0.011。以及当问及“您在现实生活中会按照网络舆论中所宣传的观点和方式去实践吗?”时,年龄的卡方检验结果仍显著,χ2=22.194,df=4,p<0.001,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固有的行为模式越难以改变,网络舆论对其行为的影响较小。从而间接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网络舆论对个体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影响日益减弱。

(二)网络舆论对青年价值观塑造的影响(www.xing528.com)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青年人更容易接受网络舆论所蕴含的价值取向,是形成其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来源。调查发现,25岁以下的年轻人中97.8%的人认为网络上的互动与交流有助于提高对自身的认识。网络舆论具有强大的意识形态教育功能,能提高自我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其次,网络舆论本身反映了某些社会群体的政治立场、世界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因而对青年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再者,网络舆论锤炼了价值观构建的强度。人们在接受网络海量信息的狂轰乱炸时也不得不强化自身价值观的复杂度和强度,以适应接纳各种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价值取向,从而建构出了更复杂而合适的价值观。

然而,青年的这种较强的可塑性也导致他们对隐含错误价值观取向的信息辨别力较弱,抵抗力较差,易引发情绪化网络舆论。当问及“如果您在网上发表观点或评论时,您会宣泄个人情绪吗”,35岁以上的成人中有36.1%表示自己不会宣泄,25岁到35岁的成人有20.9%表示不会宣泄,而25岁以下的年轻人表示不会宣泄的比例更低,仅只有16%。卡方检验χ2=50.919,df=6,p<0.001,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民众更加内敛,能更为理智客观地看待世界,对网络信息的分辨能力更高,不容易受他人蛊惑,情绪性言论较少。

(三)网络舆论在社会控制的条件下对价值观的影响

监管力度不同,网络舆论对个体价值观的影响也不同。按所感知到的网络监管程度的不同将被试划分成为监管力度高、中、低三种,在问及“当网络舆论中所表达的观点和您的观点不一致的时候,您会因为舆论导向和舆论压力而改变自己原有的观点吗”时,感知到监管力度高的人中有68.1%表示会适当调整或顺应网络舆论;而感知到监管力度低的人也有64%表示会适当调整或顺应网络舆论;但感知到中等监管力度的人中有73.3%表示会适当调整或顺应网络舆论。卡方检验的结果显著,χ2=13.561,df=4,p=0.009。以及当问及“您在现实生活中会按照网络舆论中所宣传的观点和方式去实践吗?”,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卡方检验结果也显著,χ2=31.987,df=4,p<0.001。这些数据表明所感知到的监管力度对价值观的改变难易程度具有调节作用。不论是监管力度高还是低,都不利于网络舆论对个体价值观进行改造。只有适中的监管力度才能最大可能地塑造个体价值观,引导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网络舆论氛围。

三、网络舆论对大众心理的影响

网络舆论对大众心理上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选择心理、交流沟通心理、情绪宣泄、自我实现心理以及群体心理。

(一)选择心理

受众的选择心理认为,受众倾向于有选择地接触那些能够加强自己信念的信息,拒绝那些与自己固有观点相抵触的信息[4]。网络受众的“选择心理”对“受众主导化”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而这种选择性地获取信息方式逐步改变着受众的认知方式和知识结构。在调查中有90.7%的受调查者表示对点击率和跟帖数量高的热门话题会关注,其中8.3%的受调查者表示关注并参与讨论,82.4%的受调查者表示关注并注意浏览,只有9.3%的表示不太关注。

(二)交流沟通心理

人的交流沟通心理是一种原始的心理诉求。在这个时代,现代人的交流沟通心理更为迫切。网络舆论主体的开放性、隐匿性、网络舆论的快捷传播以及在线互动使个体间交流的自由度扩大,进一步推动了网络舆论的发展。

(三)情绪宣泄、寻求寄托心理

网络交往之所以吸引人,其最根本的心理动力机制是能够满足人们的各种欲望,是人们寻求寄托和宣泄情感的绝佳途径。

(四)自我实现心理

以面对面为主要特征的现实社会人际交往存在种种“认知偏差”,这就使得人们难以客观地判断人和了解人,因此一些先赋条件处于“劣势”的人由于自我表达有限,难以被现实社会客观看待。而网络则给他们提供了展现自我、实现自我的平台,通过在博客、空间、论坛等载体上的展示和交流,使他们能引起广大受众的关注,从而获得成就感

(五)群体心理

“聚集成群的人,他们的感情和思想全部转到同一个方向,他们自觉的个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种集体心理”[5]。在互联网上容易形成一个又一个群体,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只要志趣相同、观点接近就可以聚集到一起,形成心理趋同的群体。

群体的心理具有感染性、从众心理和情绪化三大基本特点。感染性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的行动和语言容易相互感染,并在特定的氛围中忘记自我、情绪冲动,不自觉地融入到群体所营造的氛围之中。从众心理是指在网络群体中,网民不畏惧失去自我,心甘情愿地服从群体。在本次问卷调查中,高达70.9%的网民表示在网络舆论导向和压力的情况下会完全顺应网络舆论或调整自己的原有观点。第三,网络群体中的情绪很容易由“舆论领袖”引导。互联网上的信息高度丰富,观点多种多样,只有极端的、奇特的、激烈的观点才会得到关注。这是一些人语不惊人誓不休的原因所在,于是在互联网这一高效舆论增倍器的作用下,非理性舆论更加凸显出来。调查发现,不管是哪个年龄段,绝大多数人会发表带有个人情绪的言论。

四、网络舆论对大众行为的影响

网络行为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是自身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和表现。网络舆论对网民的生活方式、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人际交往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网络舆论对网民生活方式影响的程度

关于网络舆论对网民生活方式影响程度的调查表明,有3.4%的网民表示在现实生活中肯定会按照网络舆论中所宣传的观点和方式去实践,70.6%的网民表示有时会实践,而只有26.0%的网民表示不会按照网络舆论中所宣传的方式去实践。这说明网络舆论对人们现实中的生活方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网络舆论影响网民日常生活的具体内容

关于网络舆论影响网民日常生活的具体内容的调查表明,有6.2%的网民认为网络舆论对他们的家庭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44.2%的网民表示对其工作或学习产生较大影响,16.9%的网民认为对其影响较大的是人际交往,11.9%的网民表示对其个人消费产生较大影响,20.8%的网民表示对其影响更大的是业余爱好,表明网络舆论对工作或学习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业余爱好,再次是人际交往。这说明网络舆论扩宽了网民的视野,增大了网民的信息量,给人们工作学习带来了方便快捷。其次由于网络交往可以充分展示自我、宣泄情感、自主地扮演角色和转换角色和可以归属心仪的群体等原因,所以其对大众的人际交往产生了较大影响。网络舆论对男女网民日常生活影响的内容上存在显著差异性(χ2=11.637,df=4,p<0.05)。网络舆论对女性影响更多的是个人消费,而对男性影响更多的是工作或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