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群体行为对极化进程的影响

网络群体行为对极化进程的影响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4-13和图4-14显示的4条折线分别表示不同从众性参数下的态度极化演化进程,其中横、纵坐标分别表示交互次数及态度极端化个体占全部个体的比值。图4-13从众性参数促进态度极化的进程图4-14从众性参数抑制态度极化的进程回顾2011年抢盐事件,该事件就是典型的群体性事件,包含了同步行为和极化行为。

网络群体行为对极化进程的影响

在群体极化行为研究中,从众性作为重要的影响参数,对极化行为的产生、发展意义重大。[16-17]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从众心理,进而转化为从众行为,而个体从众性倾向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他与生俱来的性格及个体对某一事件的认知程度。

本仿真实验基于BA网络,比较不同从众性参数下的群体极化进程,直观地展示个体从众性的高低对群体极化程度的影响。考虑到实验个体选取的随机性,群体整体的从众性心理服从正态分布更具科学性,同时,由不同个体组成的群体的从众性高低不同,例如:由受过高等教育的个体组成的群体的从众性相对较低;教育程度较低的群体的从众性相对较高。因此选取4个不同的参数值,使从众性参数分别服从0~1.3,0~1.1,0~1.0及0~0.9的正态分布以表示不同的从众性群体。[18-19]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在不同的同化效应和排斥效应带参数d1,d2下,从众性参数对极化的进程有不同的影响效果:当整体环境有利于极端化现象产生时,从众性参数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促使极化现象发生;当整体的环境趋于保守,处于中立状态时,从众性参数会抑制极化现象的发生。因此,分别设置d1=0.3,d2=0.5和d1=0.45,d2=1.0,观察从众性参数对态度极化进程的影响,仿真实验结果如图4-13和图4-14所示。

图4-13和图4-14显示的4条折线分别表示不同从众性参数下的态度极化演化进程,其中横、纵坐标分别表示交互次数及态度极端化个体占全部个体的比值。该实验中,以态度极端化个体所占比值的大小来衡量群体的极化程度,以达到稳定状态的时间来衡量群体极化的速度。[20-21]实验表明,在群体整体的极化倾向较高(即同化效应作用范围较小,排斥效应作用范围较大)时,如图4-13所示,群体极化程度的高低和群体整体的从众性高低成正相关关系,即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群体整体从众性的提高,群体极化比例相应提升。另外,根据4条折线的整体走势,在前期的交互中,群体态度朝极端化发展的速度基本一致,在一段时间后从众性较低的群体整体率先达到稳定的极化状态,因此,极化的速度和群体整体的从众性呈负相关关系。从模型角度来看,从众性参数越大,态度被周围个体影响的概率越大,达到极化稳定状态需要交互的次数越多,最终的极化程度越高,达到极化的速度越慢;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在从众性较高的群体中,个体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显然,随着交互次数的增加,极端化个体越来越多,从众性心理发挥作用,形成了较高程度的群体极化,同时,在极化形成过程中,个体的观点极易出现反复,那么从众性越高的群体越需要更多的交互次数才能够达到稳定状态。

在群体整体的极化倾向较低(即同化效应作用范围较大,排斥效应作用范围较小)时,如图4-14所示,群体极化程度的高低和群体整体的从众性高低成负相关关系,即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群体整体从众性的提高,群体极化比例相应下降。[22-23]在群体整体的氛围趋向于求同存异时,个体会倾向于大范围汲取可以共存的观点,小范围排斥对立观点,群体的整体观点偏向于中立,那么显然从众性越高的群体,极化的程度反而越低。

(www.xing528.com)

图4-13 从众性参数促进态度极化的进程

图4-14 从众性参数抑制态度极化的进程

回顾2011年抢盐事件,该事件就是典型的群体性事件,包含了同步行为和极化行为。从抢盐事件的背后来剖析抢盐的主体人群及心理,我们可以发现:首先,抢盐的主力军多为40岁以上的女性人群,她们抢盐的主要动机是怕核辐射造成海水污染导致供盐不足,这些个体由于社会认知的局限和信息途径的缺乏,成了抢盐和囤盐的主力军;其次,她们如此盲目抢盐的主要原因在于周围人群都在抢盐,从众心理驱使了未抢盐的个体加入抢盐大军。以抢盐群体为例,该事件具有很强的极化倾向,同时组成群体的个体具有极高的从众性,在抢盐过程中受到周围个体和环境的影响而极其盲目地加入抢盐大军,同时持续了较长的一段时间,直至政府出面澄清才解除抢盐危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