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舆论引导与舆情应对:影响力初现

网络舆论引导与舆情应对:影响力初现

时间:2024-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截至2004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数量猛增至9400万。2003和2004年,被称为中国网络舆论的“盛宴时代”。2003年3月17日,27岁的大学毕业生孙志刚,被广州黄村街派出所转到收容站收容之后,3月20日被殴打致死。涉案的13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被公安机关缉捕,3名渎职工作人员被检察机关立案侦查。2003年6月9日,孙志刚案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进行一审宣判,主犯被判死刑。

网络舆论引导与舆情应对:影响力初现

网络舆论犹如早晨那一轮喷薄而出的太阳,光芒四射,互联网正在中国开始显现它惊人的舆论力量。

2004年1月1日南方周末在“致敬!2003中国传媒”一文中,将“年度华文媒体”的荣誉给了新浪网。理由是:在多事之秋的2003年,网络媒体逐渐显示出自己的威力:在孙志刚、孙大午、刘涌、被饿死的3岁小孩李思怡等事件中,网络民意的热情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传统媒体及有关部门的关注,从而推动了事态的良性发展。其中,新浪的即时在线新闻评论,尤为引人关注。新浪网更大的贡献,在于其海量新闻信息正深刻改变着中国新闻业的传播形态。它的新闻快速、全面、集中,每天发布的即时新闻,高达8000多条。譬如,几乎与伊拉克战争爆发同时,该网站已将消息播发出来。新浪网,已成为中国网民了解国内外新闻事件的重要窗口。有论者称其为“世界最大的华文网站”,应非虚言。

这个荣誉属于新浪,属于整个中国网络媒体,更属于中国网民。

截至2004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数量猛增至9400万。这一阶段,网络舆论风起云涌,开始在中国显现它惊人的力量。2003和2004年,被称为中国网络舆论的“盛宴时代”。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都在网上广为传播,形成巨大的舆论影响力。其中就有三件中国网络舆论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那就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孙志刚案、哈尔滨宝马撞人案、刘涌案。

2003年3月17日,27岁的大学毕业生孙志刚,被广州黄村街派出所转到收容站收容之后,3月20日被殴打致死。4月25日,南方都市报以“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为题,首次披露了孙志刚在收容所死亡的消息。文章当天被各大网站转载,立即引起强烈反响,“天堂里没有暂住证”等网文被网民广为传播,网络媒体在舆论传播中的“放大器”作用开始显现出来,孙志刚的纪念网站点击量逐日飙升,点击率仅次于SARS报道。网络上更是充满了对不合理制度的质疑,对人性恶与权力滥用的愤懑,以及对公平、正义、仁爱的呼唤。孙志刚案在网络上引起的巨大反响,随着更多媒体的介入和更加广泛的社会关注,网民的视线开始转向对有关部门如何对该事件进行处理的关注。从法律专家到普通劳动者,从白发老者到在校学生,人们纷纷在网上发文、参与签名,表达自己的意见。他们呼吁有关部门查清真相、惩治凶手。这一方面推动了对案件的侦查和处理,另一方面引发了民间对已经走样的收容遣送制度的批评。回顾当时的情况可知,由于网络媒体的介入,形成了“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更多传统媒体—更加深入广泛的网上讨论”的各种意见糅合、升华的循环过程,并最终汇集成一个足以引起全社会关注的包括网络舆论在内的社会大舆论。这样的舆论影响力显然促进了当时这一事件的解决。仅仅用了三周的时间,该案件就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涉案的13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被公安机关缉捕,3名渎职工作人员被检察机关立案侦查。2003年6月9日,孙志刚案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进行一审宣判,主犯被判死刑。6月18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草案)》,同时废止1982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人员乞讨收容遣送办法》。最终,作恶者得到了惩罚,收容条例也被废除。当然,孙志刚案的根本胜利是法制的胜利。但无疑也体现了对民意的尊重,体现了网络作为表达民意重要途径所起的巨大作用。网络舆论影响一项制度的变革,还由此引发的另一个更加深入的关于公民自由迁徙权话题的讨论。这在共和国历史上是空前的。这可以算是中国网络舆论发轫之作。(www.xing528.com)

后来的哈尔滨宝马撞人案、刘涌案、黄静案等诸多网络舆论事件同样彰显了网络舆论的力量。可以说,到这时候,互联网已经沸腾了。

互联网的出现,逐渐模糊了传播者和接收者、作者与读者的界限,它把地球变小了、把眼界变大了。它为人们提供了绝好的发表意见的平台,为言论自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了互联网,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对任何突发的事件发表评论。理论上,任何评论都可以在第一时间被所有的网民看到。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一时期网络舆论情绪化严重,错误观点堆积,低俗和淫秽色情信息泛滥,更严重的是,反华言论也在网络上找到了他们的生存空间,一些反华势力和一撮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互联网的虚拟性与渗透性,推动演变,促进分化,实施破坏。经历了2003和2004年中国网络舆论影响力的冲击,人们也开始真正意识到规范与监管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必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