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儿童数学问题解决:主要心理特点

儿童数学问题解决:主要心理特点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来说,数学问题解决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开始的。问题情境起着解决问题的思维定向作用。从问题的起始状态逼近问题目标状态的过程,就是对已知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而“变更问题”往往是一个有效的策略。变更问题的基本方法包括:变更问题的条件或目标;使问题特殊化;使问题一般化;找出适当的辅助问题;分开条件的各部分,重新组合;等等。

儿童数学问题解决:主要心理特点

现代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分为三种状态,即初始状态、中间状态和目标状态。问题解决就是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开始,寻求适当的途径和方法逐步逼近目标状态的过程。因此,问题解决实质上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思考探索新情境中问题的结果,达到问题的目标状态的过程。

一般来说,数学问题解决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开始的。所谓问题情境,是指问题的刺激模式,即问题是以什么样的形态、方式组成和出现的。它包括:第一,个体试图达到某一目标;第二,个体与目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从而引起学生内部的认识矛盾冲突;第三,有激起个体积极的心态,即产生思考、探索和达到目标的心向,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问题情境起着解决问题的思维定向作用。

在数学问题解决的探索过程中,往往有试误与顿悟两种方式。

所谓试误式是对头脑中出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行尝试,一次次纠正尝试中的错误,直至发现问题解决的途径。当遇到没有弄清意义或辨不清意义联系的问题时,用试误式去解决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所谓顿悟式是经过长时间的激烈思考,由于受到某种情境的启发而突然出现灵感,偶然的思想在心里瞬时冒出来,问题便不知起因地得到解决。顿悟的产生要求问题的初始状态、目标状态与解题者的经验、认知结构有着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这种联系建立得越牢固,顿悟越容易产生,它是直觉思维能力在解题过程中的体现。(www.xing528.com)

在同一探索过程中,试误与顿悟这两种方式常常会交替进行。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中间环节(算子)搜寻的完成,或者依靠试误,或者可能产生顿悟。

从问题的起始状态逼近问题目标状态的过程,就是对已知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而“变更问题”往往是一个有效的策略。变更问题的基本方法包括:变更问题的条件或目标;使问题特殊化;使问题一般化;找出适当的辅助问题;分开条件的各部分,重新组合;等等。

例如,“有五筐梨,每筐重量一样多,从每筐中拿走12千克,剩下的梨正好是原来两筐梨的重量。每筐梨重多少千克?”这个问题若是拘泥于条件“剩下的梨正好是原来两筐梨的重量”,就无法填补条件和目标之间的空隙,如果将这个条件变为“拿走的梨正好是原来(5-2)筐梨的重量”,学生一下子就作出了解答:12×5÷(5-2)=20(千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