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墨西哥简史:区域多样化的起源

墨西哥简史:区域多样化的起源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前古典时代中期的典型特征是统一性,而前古典时代晚期的典型特征则是区域多样化。到公元前500年,中部美洲地区的奥尔梅克文化的影响力逐渐消失殆尽,并被这些年间以非凡势头崛起的几个不同区域的文化所取代:新的建筑风格倾向于纪念性功用,并且雕像、祭祀陶器以及秩序符号等方面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区域的成熟导致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人口集中,并且巩固了垄断着控制性职能的贵族的地位。

墨西哥简史:区域多样化的起源

古典时代中期的典型特征是统一性,而前古典时代晚期(公元前500年一公元前200年)的典型特征则是区域多样化。到公元前500年,中部美洲地区的奥尔梅克文化的影响力逐渐消失殆尽,并被这些年间以非凡势头崛起的几个不同区域的文化所取代:新的建筑风格倾向于纪念性功用,并且雕像、祭祀陶器以及秩序符号等方面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在中部美洲文明史上产生这种倾向的动机尚不明确,但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地区已经达到了一定的人口统一性并积聚了几个世纪以前所没有的大量财富。区域的成熟导致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人口集中,并且巩固了垄断着控制性职能的贵族的地位。这些控制性的职能具有特别的政治性质,治理不再仅仅只是基于代表性原则和对外邦社会的领导,而是基于有关政府有效性的评论和争论,涉及政府为赢得战争而采取的行动、组织市场活动以及推动城市化进程所做出的诸多工作。

前古典时代晚期开始的标志性事件之一是阿尔班山(Monte Albán)的崛起。瓦哈卡谷地三个分支里较大的村庄曾经持续着稳定的扩张,但是到公元前500年左右停止了发展,开始加入兴建城市的大军中。

阿尔班山曾是一个石质山脉,既没有水,也没有人居住于此,但是坐享位居谷地中央的地理便利。在阿尔班山的顶峰可以俯瞰瓦哈卡谷地三个分支的风景以及周围的山脉。阿尔班山从一开始就是按照建造一个大型社区或大区的理念来兴建的,这也证实了一个学界猜想,猜想认为阿尔班山的创立是周围城镇聚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广泛联盟的结果。

阿尔班山这个岩岬之地适应了人口不断增长的需求,在前古典时代晚期结束之前,已经拥有超过15000位居民。在这座新兴城市里兴建的第一座公共建筑是我们今天熟知的舞蹈浮雕。建筑的名字来自于覆盖其上的石碑上所雕刻的人物形象,他们似乎是在移动或扭曲着身体,舞者们赤身裸体且内脏器官裸露在外。这些角色更有可能代表着战争中的俘虏,而且全部的浮雕组合在一起肯定与阿尔班山的手下败将长名单完全吻合。

在阿尔班山建立的时期,圣何塞莫戈特已经举行了公开赞颂军事战绩的庆典。在达英苏(Dainzú)谷地中,一个依赖阿尔班山而建的小中心坐落于特拉科鲁拉(Tlacolula)的分支上,在那里也发现了关于献祭者(被砍首)的浮雕主题以及与蹴球游戏相关的献祭浮雕。到公元前200年,在阿尔班山兴建了一座箭头形状的建筑,同更早的建筑作品一样,这也是用浮雕石碑来宣扬武力征服的荣威。但是,这些石碑上不再刻画肢体残缺的俘虏,而是使用每个村庄的地名符号,并配有面部朝下的脑袋图案。

先前的证据以及其他关于古典时代的证据似乎可以表明,阿尔班山的政治巩固、城市发展和地区霸权都是建立在密集的军事活动基础之上的。穷兵黩武的军事活动带给阿尔班山的影响之一就是发现了重要的税贡收入来源,能够为城市带来财富和繁荣。

我们都知道,墓葬艺术是古典时代曙光时期的萨波特克人的重要特征之一。在阿尔班山早期的几百年的历史中也存在过墓葬艺术:墓地由一排又一排的大石块修建而成,铺陈着灰泥和绘画来做装饰,还有人形陶瓷容器(也就是我们今天熟知的骨灰盒)总是放置在墓穴主人的身体旁边。

在墨西哥谷地中出现了令人称奇的城市化和人口集中化,情况类似于瓦哈卡。更重要的是,在前古典时代晚期,在墨西哥湖水域周边就兴建起了两座城市。这是墨西哥历史上令人惊叹的辉煌时期,但是我们对它的认知还相当不足。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奎奎尔科(Cuicuilco)不仅仅是一个建在环状基座上的金字塔,它还包括一个庞大无比的墓地(今天已经被现代化的住宅单位所覆盖)和数不胜数的小丘陵,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从贯通整个区域的大道上看到它们的身影。以这个宗教中心的巨大尺寸来推算,彼时城市的规模也应该相当庞大。遗迹上有些地方的泥层深达15米,这给研究工作造成了重重困难,我们从未推演出这个聚居点的全景图以及关于它的完整历史。

奎奎尔科吸引了南方谷地偏远地区的人口聚集于此,而特奥蒂瓦坎则吸引了北部和东部的人口。据推算,在公元前200年到公元前100年间,特奥蒂瓦坎吸引了将近四万人口生活于其中。当然,这两个城市之间的人口集中形式还是有区别的:在奎奎尔科,有难以计数的宗教纪念碑集群,此后在中部美洲的聚居点里都没有出现过这么多纪念碑群;而特奥蒂瓦坎则为众多人口提供居所,人们因黑曜石产业而被吸引前来,但是它缺乏类似于奎奎尔科那样的仪式庆典系统。与其说是一座城市,还不如说特奥蒂瓦坎是一个由若干村镇组成的聚合体。(www.xing528.com)

公元前50年,希特尔火山(Xitle)爆发,终结了奎奎尔科的兴旺历史。但是直到几百年后,奎奎尔科才彻底荒废;新的火山爆发后,岩浆彻底埋葬了奎奎尔科。随着城市消亡,奎奎尔科文化中的两个重要显著特征也在墨西哥谷地中消逝:圆形基座上的庆典平台和大瓶状墓穴的圆柱状入口,由此可以进入墓穴内部。有趣的是,这两个特征都于公元前200年左右就出现在墨西哥西部(哈利斯科、米却肯[Michoacán]、纳亚里特[Nayarit]、科利马[Colima]),并成为这些区域此后一千年的典型特征。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奎奎尔科和墨西哥西部之间曾经有所关联,但是也不能就此妄下结论来否定这种可能性。

在中部美洲的其他地区,前古典时代晚期的建筑以及其他事物都显现出了与古老的奥尔梅克文化之间的某种关联。在梅斯卡拉(Mezcala)文化中,有一个源自于奥尔梅克时代的特色实践一直持续传承至今未曾中断——拟人形象的小石雕。梅斯卡拉石雕人像的抽象技巧似乎源自于奥尔梅克艺术中非自然主义的一面。但除了上述证据外,还有非常明显的迹象表明奥尔梅克现象从墨西哥湾地区转移到了玛雅地区。

在公元前500年到公元前400年间,拉文塔突然荒废并被抛弃,但是拉文塔区域里的一些小地方一直都有人居住,诸如特雷斯萨帕特斯(Tres Zapotes)和圣餐桌山,这些地方还延续着一些奥尔梅克传统,诸如王柱碑石雕和矗立在巨石阵上的祭坛等,还保存了奥尔梅克式石像集合的某些特征。很有意思的是,在拉文塔附近涌现的后奥尔梅克时期的雕像与南方一些地区的雕像之间展现出某种强烈的相似特性,诸如格里哈尔瓦高地(Grijalva)、恰帕斯海岸(Chiapas)和危地马拉海岸。南北雕像之间的相似性有助于我们认识一个名为“伊萨帕综合体”(Complejo Izapa)的文化现象,这个综合体最北端似乎是位于韦拉克鲁斯(Veracruz)的莫哈拉(La Mojarra),而它在南方则延伸到了今天的墨西哥和危地马拉的一些地方,比如墨西哥的伊萨帕以及危地马拉的阿巴赫卡利克(Abaj Takalik)和巴乌尔(El Baúl)。

一个至关重要的联结点是位于格里哈尔瓦河上游通道的恰帕德科尔索(Chiapa de Corzo)和自由城拉利贝尔塔(La Libertad)。这个巨大而蜿蜒曲折的条状地带也正是前古典时代晚期使用米塞索克语系的各部族所居住的地区,它所覆盖的区域从海湾的冲积平原一路向下并穿过了特万特佩克地峡(Tehuantepec)。东海岸和西海岸之间通过这条路线而产生的联结并不是此时才有的新鲜事,它已经存在了几个世纪。另一件事则很有可能在历史中真实发生过:在奥尔梅克时代的商业和政治版图崩溃后,居住于墨西哥湾的奥尔梅克后裔们加强了与自己种族的主干分支之间的联系。

在这个充满危机并需要不断进行重新调适的时代里,在伊萨帕综合体中涌现出了中部美洲思想史上最为超验性的发明:长纪历。这是一个采用进位制的日历系统,可以精准记录所有事件发生的日期。长纪历从一个固定的日期开始,等同于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公历中的耶稣诞辰日。中部美洲长纪历基准日对应的是公元前3114年8月13日,关于这个日期,我们目前还无法知道它是否对应任何一个特别事件。日历铭文中记载的最古老的内容是关于米塞索克语系居民们所居住的地区:恰帕德科尔索,公元前36年;特雷斯萨帕特斯,公元前31年;巴乌尔,公元36年;阿巴赫塔卡利克,公元126年;莫哈拉,公元143年和公元156年;圣安德鲁斯图克斯特拉(San Andrés Tuxtla),公元162年。

上述证据表明,我们今天所了解的玛雅经典系统,实际上是由使用米塞索克语的人们在危机时代和区域重组时代里发明出来的。祭坛和王柱碑的组合也并不是玛雅人的发明。如同我们今天所知道的,这种组合在奥尔梅克时代已经广泛流传并广为使用,在格雷罗、莫洛雷斯、墨西哥湾都曾发现它们存在过的痕迹,并且通过伊萨帕综合体的文化传输而传播并被移植到了玛雅地区。

在前古典时代中期,一些丛林里已经出现了玛雅人的农业定居点,比如塞巴尔(Seibal)和献祭祭坛(Altar de Sacrificios),位于乌苏玛辛塔河(Usumacinta)的一条名为帕西翁(Pasión)的支流里;蒂卡尔(Tikal)、乌夏克吞(Uaxactún)、纳克贝(Nakbé)、米拉多尔(El Mirador)和位于危地马拉的佩滕(Petén)都离坎佩切(Campeche)边境不远。在其中一些玛雅人的小村子里孕育出了后来实力强大的酋邦,并在前古典时代晚期发展出了完整且高级的仪式庆典区,它的典型特征是将不同的土丘聚集到一起并在其上修建两个或三个金字塔平台。这些建筑物的建筑形式和装饰风格都与后来的古典时代所表现出来的特征非常相似。但还是有几个后来的古典时代要素在此时并不具备,比如写实的面部肖像以及带有日期的碑文文本等。

居住在佩滕的玛雅族群曾扩张至南部和格里哈尔瓦,但是我们尚不清楚他们的扩张是采用和平方式还是诉诸武力。作为扩张的结果之一,玛雅文化和伊萨帕传统发生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卡米纳尔胡尤(Kaminaljuyú)和危地马拉高原的其他地区原本可能成为融合两极强势文化——米塞索克文化和玛雅文化——的合适地点。公元292年,在新兴的城市蒂卡尔,长纪历似乎已经和玛雅碑文以及玛雅建筑关联在了一起。不久之后,蒂卡尔将发展成为整个区域里最为繁荣兴旺的城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