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估时作业成本法与原创作业成本法的比较效果

估时作业成本法与原创作业成本法的比较效果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估时作业成本法和原创作业成本法的相同之处是,这两种方法的计算原理相同,都以作业或者流程为基础。在估时作业成本法下,管理人员可直接通过产能成本率和估计的作业单位时间计算每个产品或服务所花费的资源,而不是原创作业成本法中先将资源成本通过资源动因分摊到各项作业上。上面讲述的例子中,某公司使用估时作业成本法后,得以凭借该系统追踪生产和包装所有产品时的转换成本以及面向分散的顾客群拣货、装货和送货的成本。

估时作业成本法与原创作业成本法的比较效果

估时作业成本法和原创作业成本法的相同之处是,这两种方法的计算原理相同,都以作业或者流程为基础。

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资源分配过程有所差别。在估时作业成本法下,管理人员可直接通过产能成本率和估计的作业单位时间计算每个产品或服务所花费的资源,而不是原创作业成本法中先将资源成本通过资源动因分摊到各项作业上。

第二,估时作业成本计算更加简化,便于快速、准确和简捷地得到决策成本信息,以适应复杂变化的经营环境。原创性作业成本计算有N个动因,而估时作业成本法基本上只有时间一个动因,即将原创作业成本法中的资源成本动因和作业成本动因进行统一,用时间作为统一的度量工具对成本进行分摊。估时作业成本法采用“时间等式”快速反应了企业经营活动的不同特点所导致的处理时间差异,利用具有特定的订单、流程、供应商和顾客等特征时间等式将成本分配给交易和订单,即确定作业基本时间,当在此基础上增加新的若干作业时,管理层不需要与员工重新做面谈调查,只需要对新增作业的每单位作业耗用时间做出估测,就能够方便快捷地更新各项单位作业成本率。因此,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核算的准确性,而且便于成本系统更新。随着资源成木和流程效率的变化,可以很容易地对模型进行更新,使得管理者可以更好地预测未来的资源需求,基于预测的订单数量和复杂程度制定资源能力的预算,从而更好地满足错综复杂的现实运营要求。(www.xing528.com)

第三,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两者的区别还体现在,原创作业成本法采用的是时间比例,并且采用调查方法,即需要通过员工调查得到人力资源在各项活动中投入的时间比例,而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分摊资源成本是通过具体时间分摊,并且主要通过管理层对具体时间进行可靠估算,从而避免了员工们报告时间比例的主观随意性,以及员工报告的时间比例加起来总是会等于100%,从而导致不能真实反映实际的产能利用率。估时作业成本法使管理者不仅避免了把时间浪费在讨论本来主观性就很强的时间分配比例问题上,而且还能很清楚地看到实际的产能利用率与理想的产能利用率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为提高流程效率提供宝贵的信息资料。

受益于估时作业成本法下时间等式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管理人员能够通过目前许多公司的资源规划(ERP)系统中已经存储的相关数据信息(包括订单、包装、配送方式以及其他一些相关信息),迅速地计算出完成任何订单所需的具体时间要求,从而简化整个财务核算系统并提高其效率。这对于大型企业同样适用。

上面讲述的例子中,某公司使用估时作业成本法后,得以凭借该系统追踪生产和包装所有产品时的转换成本以及面向分散的顾客群拣货、装货和送货的成本。此外,该公司不仅明确了从顾客处接收订单、包装、运送以及司机花在每一个顾客所在地时间的差异,还明确了特别促销以及针对特定顾客制作的标签和促销活动的额外包装成本。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该公司成功转变为一个全国性大客户最主要的奶制品供应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