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五岁童星川剧代表性传承人亮相舞台

五岁童星川剧代表性传承人亮相舞台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他五岁登台演戏,并不是跟着公爷屁股后头走走或是爹娘携带着不开腔的书童、娃儿,而是唱念繁重、“马口”复杂、表情多变的全本高腔戏《芙蓉画》主角之一的苏生。所以,那次演苏生的小演员突生暴病,就由他救场。

五岁童星川剧代表性传承人亮相舞台

夏庭光,祖籍四川岳池,1933年出生于重庆。本名明德,庭光乃张老德成为他起的艺名。他在娘肚就吃“川戏饭”;呱呱坠地自然仍吃“川戏饭”;五岁时一个偶然的机会登台演出,正儿八经地吃“川戏饭”,迄今年逾七旬依旧吃“川戏饭”。他说:“生我者父母,养我者川剧。”

他五岁登台演戏,并不是跟着公爷屁股后头走走或是爹娘携带着不开腔的书童、娃儿,而是唱念繁重、“马口”复杂、表情多变的全本高腔戏《芙蓉画》主角之一的苏生。五岁娃儿未经培训能登台演那样的戏, “胎教”耶?“梨园神童”耶?听他摆童年艺事,方知是“马门”看戏打下了基础。“马门”,是演员上下场的出入口,“马门”看戏即是在“马门”边看戏学艺。

父亲长清是个小丑演员兼开戏报(安排剧目)又当内场管事(相当于现今的舞台监督)。肚儿记戏多,大角色能“顶”(主角误场,可“顶”上去演),小角色见长。夏庭光从会走路的那一天起就随父亲进戏园子,父亲工作,他就在“马门”边看戏耍。先是看热闹,后来逐渐喜爱入迷。除了在“马门”边看戏,他父亲还在一早一晚、饭前饭后给他念戏教唱。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看后学,学后看,他常常还在戏完后跑到台上去自我表演一番。循环往返,耳濡目染,他基本上学会了当时又新大戏院演出的娃娃生的所有戏文。所以,那次演苏生的小演员突生暴病,就由他救场。他演出时不惊诧,不慌乱,不错词,不黄腔,除同台老师、师兄师姐照顾外,“马门”看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夏庭光说,不常看戏,没听惯锣鼓,未破胆子,尽管词熟腔会,也不知何时开唱,何时该讲,就会出现锣鼓打完你唱完的笑话,还会被一个单锤打成“哑巴”,把背得烂熟的台词打掉,忘得一干二净。(www.xing528.com)

从儿时艺事又引出了他的另一个惊险故事——“啼哭使我活到今”。1939年5月,日本飞机疯狂轰炸重庆,艺人们为了穿衣吃饭,供家养口,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仍旧每天演出两场。“五三”大轰炸那一天,午场演出《洪江渡》,他饰演江流僧(《西游记》中后来取经的唐玄奘)。儿时他很喜欢演此戏和《芙蓉画》,前戏有化缘的情节,后戏有乞讨的场面。因他年小逗人爱,“化缘”、“乞讨”能使台下的观众施舍、结缘——向台上的江流、苏生抛钱。演一场这样的戏,所收到的钱,等于几天甚至半月的工资。当天演出,戏刚演到母子相会时,突然撕肝裂肺的警报响了起来。父亲赶紧抱起他跑出戏园,融进跑警报的惊慌人群之中。不知是挤进还是被人裹进了一个防空洞,洞内潮湿阴暗,空气稀薄,透不过气来,他大声哭喊,不晓得是被吓,还是闷或是被挤的,反正大声啼哭不止。这一哭,激起了众怒:“是哪个的娃儿,招呼到!”“日本飞机听到了要遭!”“弄出去!快点弄出去!”……其父万般无奈,拉着他往外挤。挤进防空洞不容易,挤出防空洞更艰难。由于越哭越凶,众人给父子让开了一条“火巷子”,出了防空洞,正是第三次紧急警报,敌机临空……事后听说,那个防空洞里的男女老少无一生还。有的说是被闷死的,有的说是炸死的,有的说是一颗炸弹封门……夏庭光和父亲是这次大轰炸被炸塌的防空洞中跑出来仅有的两名幸存者。是佛祖保佑“江流僧”,还是啼哭感动老天?也许是戏班之神“太子菩萨”显灵保佑艺人,让夏庭光活了下来,世上多了一个把川剧传承下去的痴情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