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毛泽东:东台山下的青少年

毛泽东:东台山下的青少年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他本人的再三争取,加上他的表兄弟的再三劝说,父母才同意,让他进入湘潭县的东山小学读书。他自己挑着行李,第一次离开韶山,去到离家五十里的东台山下。东山小学是就湘乡东台山下的东山书院改建的。圆柱形的东台山和山上白色七层尖塔的倒影鲜明地映入池中间,随着潋滟的水波摇晃动荡。他特别喜欢去东台山,有时结伴,有时独自一人,从山下爬到山上,又从山上走到山下。

毛泽东:东台山下的青少年

到一九一〇年,毛泽东同志已经是十六岁的少年了。

虽然从劳动中挤时间学习,读尽了农村中所能找到的书,但他是感到很不满足的。他向家里提出进“洋学堂”的要求,但他的父亲希望他到湘潭县的粮食店当学徒,说做生意才有出息。他的母亲希望他留在乡下种田,说读书会伤脑筋,伤身体。经过他本人的再三争取,加上他的表兄弟的再三劝说,父母才同意,让他进入湘潭县的东山小学读书。他自己挑着行李,第一次离开韶山,去到离家五十里的东台山下。

东山小学是就湘乡东台山下的东山书院改建的。校舍颇宽大,环绕校舍四周的是一个宽达七八丈的园池,池上植满了高高的树木。一座有木栏杆的桥,横跨池上,为全校同学出入必经之路。每天黄昏时,这里的景色非常美丽。圆柱形的东台山和山上白色七层尖塔的倒影鲜明地映入池中间,随着潋滟的水波摇晃动荡。入校不久的毛泽东同志,最喜欢站在这个桥上,背靠栏杆,观看四周的景物,望望桥下的水波,看看池里的游鱼,仰观俯瞰山头和水底的岚光塔影,精神感到异常舒畅。有时还会看到一群群的小同学在池旁的操场上打秋千,走浪桥,跑跑跳跳,说说笑笑。这时他就会陶醉在美好无比的景色中,或任由心儿在天地间生机勃勃地飞跃。

东山小学的校长、教师们,常给学生讲述日本和欧美各国侵略中国的事实,毛泽东同志听了很为中国的前途担忧。这时候,他爱读康有为梁启超的文章,对《新民丛报》尤其是读了又读。他当时认为康、梁常谈救中国的问题,是有爱国思想的人,是值得佩服的人。他常常这样想:我们必须以实际行动来救自己的国家。他取了一个“任”的别号,以表示他决心以救国为己任。(或者也有佩服梁启超的意思,因为梁启超别号任公。)

他这时似乎已意识到自己将来要做的事情很多,很艰巨,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东山小学的半年,他是从来不肯放松自己的学习和锻炼的。(www.xing528.com)

他认真学习了学校的功课,进步很快。教师很喜欢他,特别是教经学和国文的教师们,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经学也有根底。他又喜欢在课外找些书自己阅读,这时他读了一些中国历史、外国历史。

有一天,他从同学那里借到了一本《世界英雄豪杰传》,过几天把书还给那小同学时,很不安地说:“对不起,我把你的书弄脏了!”那个小同学打开书一看,见整册书都用墨笔在行间加了许多圈点。圈得最密的是华盛顿、拿破仑、彼得大帝、卡德琳女皇、威灵顿、格兰斯顿、卢梭、孟德斯鸠和林肯这些人的传记。“中国也需要这样的人物。”“我们应该讲求富国强兵之道,才不致蹈安南高丽、印度的覆辙。”在小同学表示欢迎替他的书加上圈点之后,毛泽东同志又向他说了这几句话。

在锻炼方面,除参加一般的体育运动外,毛泽东同志还利用课余和假日时间,到学校附近去游泳爬山。他特别喜欢去东台山,有时结伴,有时独自一人,从山下爬到山上,又从山上走到山下。就这样,他养成了喜欢爬山的习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