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涂跃龙涉案东台诗案,受惩徒三年,幸未溺亡

涂跃龙涉案东台诗案,受惩徒三年,幸未溺亡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涂跃龙出仕东台不久,便遭遇了全国“四大文字狱”之一的东台诗案,亦称“一柱楼诗案”。乾隆密令两江总督、江苏巡抚,火速严查徐述夔一切诗文,并连发数道谕令,把涉案18名人犯押解进京候审。作为“一柱楼诗案”的第一责任者东台县令,涂跃龙以“未能立即查究”,受到“杖一百,徒三年”的处罚,经历了从政以来第一次惊涛骇浪,不至溺亡,实为万幸。

涂跃龙涉案东台诗案,受惩徒三年,幸未溺亡

涂跃龙出仕东台不久,便遭遇了全国“四大文字狱”之一的东台诗案,亦称“一柱楼诗案”。案主徐述夔(kuí),字孝文,青年中举,因卷中有违碍统治者之语,被罚会试停考。怀才不遇的徐述夔心灰意冷,不平之气,时见于诗。乾隆二十八年(1763),徐述夔病故,其子怀祖将他的遗作付梓,以家有“一柱楼”而取名《一柱楼诗集》。十数年后,与徐家结怨甚深的同里蔡嘉树,向徐述夔孙子徐食田、徐食书提出要赎回祖上几顷田地的要求,因出价太低,屡被拒绝。蔡嘉树恼羞成怒,将二徐告之官府,但因缺乏契据,空口无凭,被涂知县严词斥责,当堂驳回。蔡嘉树一讼败诉,再生恶念,便将多年前的徐述夔《一柱楼诗集》找来,断章取义,将“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等有涉违碍的字句摘录下来,捏成恶状,“毕恭毕敬”地呈送到东台父母官涂跃龙的手上!

入关以来,清朝为强化专制统治,大兴“文字狱”,因言获罪者,生者引颈受戮,死者剖棺焚尸,挫骨扬灰,甚至株连九族,惨不忍睹。最著名者,此前就曾有康熙朝的戴名世《南山集》案、庄廷鑨的《明史》案、雍正朝的查庭嗣吕留良案等等。文网密布,文士噤若寒蝉,唯恐避之不及,如诗人龚自珍所言“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只为稻粱谋”。显然,“一柱楼诗”中有许多失于检点之处,极易授人以柄,置对方于死地。涂跃龙觉得,蔡嘉树因为邻里宿怨而要致邻家兄弟于死地,实乃过分;徐述夔父子故去多年,今欲祸延其子孙,居心更为险恶。权衡再三,涂跃龙冒着人头落地的风险,压下诉状,强制息讼。为使蔡家越级上诉失败,他给江宁布政使陶易写了一份呈文,向上司陈述了这场官司的来龙去脉,表明了自己息讼的态度。陶易出身清贫,做官之后保持节俭廉正,心系百姓,口碑甚佳,尤对摧残知识分子的文字狱深恶痛绝。在接到涂知县禀告后,义无反顾地赞同其善举,拟就批文,下发扬州知府。知府谢启昆也是一位秉持正义的好官,他仍旧采取拖延的办法,压下案卷,以期不了了之。

两月之后,户部侍郎、江苏学政刘墉到金坛视学。风闻此事,刘墉随即将此事奏报给乾隆。他在奏章中写道:“如有悖逆,即当严办;如无逆迹,亦当核销以免惑坏人心风俗。现移督抚办理。”乾隆看完刘墉的奏折和《一柱楼诗集》后,龙颜大怒——一个被革去功名的乡野文人,居然敢写出如此悖逆的诗句,而各级地方官员对查办禁书不积极和不作为的态度,更令他火冒三丈。乾隆密令两江总督、江苏巡抚,火速严查徐述夔一切诗文,并连发数道谕令,把涉案18名人犯押解进京候审。(www.xing528.com)

案到刑部,凡涉及《一柱楼诗集》者均被抄家。官员中,轻者革职、监候,或“发往军台效力赎罪”;重者以“有心消弭重案”处以死刑。原礼部尚书沈德潜生前是获得乾隆特别恩宠的诗坛泰斗,曾撰文称徐述夔“人与文章皆可为法”。《一柱楼诗集》案发生时,他已死十年,乾隆仍命追夺沈德潜的一切谥典官职,撤出乡贤祠内牌位、仆毁御赐碑文。至于徐家,罹祸之烈,更是骇人听闻:徐述夔、徐怀祖父子,剖棺枭首示众;孙徐食田、徐食书斩首。九卿议奏:徐述夔的子、孙、兄、弟、兄弟之子,年十六以上者皆斩;十五岁以下及妻妾、姊、妹,子之妻、妾付给功臣之家为奴,财产入官。受株连的还有门生亲友等等。

作为“一柱楼诗案”的第一责任者东台县令,涂跃龙以“未能立即查究”,受到“杖一百,徒三年”的处罚,经历了从政以来第一次惊涛骇浪,不至溺亡,实为万幸。在生死攸关的考验面前,涂跃龙置身家性命于不顾,毅然采取压状拖延、息讼宁人的做法,需要承担多么大的风险,准备付出多么大的代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