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资金基本职能:保证企业再生产、创造产品价值、垫支成本

资金基本职能:保证企业再生产、创造产品价值、垫支成本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资金的第一职能是保证企业再生产过程的不间断。所以,一个企业的资金,必须像人体血液循环似的运动着,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国家计划规定的各项经济指标才有可能全部完成。资金的第二个基本职能是作为产品价值形成的要素,帮助新价值的创造,促进产品价值的实现。每一个经济核算制企业所担负的基本任务总是生产产品和提供盈利。在企业的全部资金中,生产资金必然占最大的比重。资金的第三个基本职能是保证成本垫支(预付)的需要。

资金基本职能:保证企业再生产、创造产品价值、垫支成本

资金的第一职能是保证企业再生产过程的不间断。

要注意:这里是指“再生产过程”,而不仅指“生产过程”。如果供销两个流通过程中断了,在相对独立经营的经济核算制企业中,生产过程迟早也要中断。

怎样才能使再生产过程不中断?从资金来说,必须做到两点;

第一,要把资金有计划地、合理地分布于生产和流通两个阶段。而在生产领域的资金,又需分为固定和流动两个部分。

这里所谓“分布”,有两层含义:一是全部资金的数量需分割为在生产领域发生作用的生产资金和在流通领域发生作用的流通资金。在生产领域中的生产资金,基于周转方式的不同,再分割为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二是为再生产不同阶段所分割的资金,必须采取为各该阶段开展活动所需要的形态。

第二,固定于再生产不同阶段,分别执行不同职能的资金,要随着再生产活动的进行,依次地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

生产和流通行为是不断地进行的。起保证作用的资金当然不能真的固定在那里不动。它一定要伴随再生产活动而变化。(www.xing528.com)

“固定”与“转化”,或按马克思的话说是“并列存在”与“相继进行”,是资金循环的对立统一。没有不同资金在各个阶段的“并列存在”,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过渡就不可能;反之,不是由于资金相继地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也不会产生“并列存在”的现象。

应当指出,把资金固定于各个阶段(并列存在)始终只能为再生产的不中断提供物质条件。而资金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才能推动再生产的实际进行。资金依次转化的必要性可以从反面看得很清楚。如果资金在供应过程停顿下来,意味着生产资料闲置不用,而产品不能完工,产品的价值不能形成;如果资金在销售过程停顿下来,意味着资金积压在产成品上,社会得不到需要的物资,企业得不到购买材料、支付工资和费用、积累折旧基金和上缴国家税利所需要的货币。所以,一个企业的资金,必须像人体血液循环似的运动着,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国家计划规定的各项经济指标才有可能全部完成。

资金的第二个基本职能是作为产品价值形成的要素,帮助新价值(包括利润)的创造,促进产品价值的实现。

每一个经济核算制企业所担负的基本任务总是生产产品和提供盈利。在经济核算制企业的再生产过程中,“生产”是决定性环节。“供应”是生产的“先导”,为生产创造条件,而“销售”则是生产的“继续”,为再生产提供保证。在企业的全部资金中,生产资金必然占最大的比重。但是,生产资金,如果始终占用于生产过程或生产领域,那么,如前所说,它始终不过是使生产过程连续不断进行的一个条件。像储存于仓库的材料,没有开动的机器等等,都不起产品形成要素的和帮助新价值创造的作用。但由于占用的资金必须不停地发生形态的转化,这时,生产资金中的每一个“要素”、“分子”,都会从占用的资金中“解脱”出来,当作资金耗费直接投入生产过程。这些不断投入生产过程转作产品价值一部分的资金“分子”,能转作产品价值的一部分并当作一个由劳动者保存的旧价值,用来供劳动者加进新劳动,创造新价值(包括利润)。形成产品的价值和帮助新价值的创造的职能,仿佛只属于生产资金。其实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作用的资金在这方面也起保证作用。问题在于:生产过程不能离开流通过程。无论转移的旧价值或创造的新价值都必须依附在产成品上,而最后,全部价值的实现,又必须体现在一定数量的货币上。

资金的第三个基本职能是保证成本垫支(预付)的需要。生产过程同时是生产的消费过程。为了生产和销售产品,企业要发生一系列物质耗费和货币支出,形成产品成本。在经济核算制的企业中,在通过产品销售实现产品价值以前,企业自己是没有收入的,但却要产生上述消耗和支出。由于支出在前,收入在后,所以需要从国家拨付周转的资金来预付。我们知道,固定于企业再生产不同阶段、采取不同形态的资金都有一个定量。这个定量是保证再生产不间断的条件。为了至少维持资金的定量,把资金当作成本支出后,必然要求从实现的产品价值(收入)中获得补偿。然后,再当作成本开支,再从收入中收回来,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因此,这种支出始终是补偿性的支出,是一种必须按支出额收回的“垫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