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教育科研:行动研究的一般程序

小学教育科研:行动研究的一般程序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是行动研究的基本导向。进而采取科学的方法,以便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行动干预。(三)拟订行动计划拟订的计划应与学校要求相协调,是自己能够做到的。(五)总结反思对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解释、作出推论,并对研究进行反思评价,改进研究计划,完善研究工作,为新一轮的深入研究做准备。(六)评价效果通过对教师、学生进行调查,或制定科学的评价量表,了解行动研究的效果。

小学教育科研:行动研究的一般程序

(一)确立课题

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来确立研究课题。因为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是行动研究的基本导向。所以,根据小学教师的特点,确定的研究课题切口要小、开掘要深,具有可操作性、应用型的特点,使教师能够通过对行动的诊断和干预,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二)查阅文献

在确定查找范围的基础上,搜集、查阅文献,从他人的研究中获得方法或理论方面的启示,为制定研究方案奠定基础。通过文献可以了解到,对于发现的问题,已有的研究做了哪些工作?主要观点是什么?有什么值得借鉴之处?哪些问题有待修正、补充?进而采取科学的方法,以便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行动干预。

(三)拟订行动计划

拟订的计划应与学校要求相协调,是自己能够做到的。计划的内容包括标题、目的、假设、对象(范围)、方法(步骤)、资料(信息)、物质保障(经费、环境、设备、设施、人员等)、时间、参加人员及人员分工等。

(四)实施行动

行动研究的一个特点是边行动边研究,边研究边行动。因此,在行动实施中,要注意采用观察、问卷、测验等方式广泛收集资料,及时了解研究的进展。

(五)总结反思

对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解释、作出推论,并对研究进行反思评价,改进研究计划,完善研究工作,为新一轮的深入研究做准备。

(六)评价效果

通过对教师、学生进行调查,或制定科学的评价量表,了解行动研究的效果。根据概况,可以再一次发现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评价或有新的发现、再计划、再实施、再评价或发现⋯⋯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行为的目的。评价时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研究是否有利于发展和改善目前的教育现实,是否解决了实际问题。(2)是否达到了解放教师的目的。(3)研究设计和资料收集的方法与实践的要求是否相容。(4)是否发展了教师的专业知识。(5)研究方法是否与具体情境下的行动目标相容。

信息窗

我国学者对行动研究操作程序的概括[1]

王坚红:行动研究的操作分为六步,即总目标;预诊;提出并阐述问题;拟订具体计划;行动;评价总结。

台湾学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拟订计划;搜集资料;批判与修正;试行与考验;提出报告。

蔡保田等:发现问题;整理制定问题;文献探索;拟订计划;设立假设;搜集资料;试行与修正;综合解释。

贾馥茗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拟订计划;搜集资料;批判与修正;试行与考验;提出报告。

[案例]

案例1:

以下是一个学校教师在教学上遇到问题后,应用行动研究法解决教学问题的实例。[2]

情境:某小学五年级自然课王老师,发现自开学以来其班上学习效果不佳,因此他运用行动研究法来了解问题所在,并加以解决。其实施步骤如下:

(1)发现问题——王老师发现其班上学生两次月考下来,自然科成绩的表现不佳,因此想从研究中了解问题,并加以解决。

(2)确定问题——他开始分析有关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请教同年级其他自然科老师,并经仔细观察,将“如何增进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确定为最重要问题。

(3)文献探讨——确定研究主题后,便开始深入和广泛地搜集与增进学生兴趣有关的文献。

(4)拟订计划——根据文献及问题分析,王老师决定以调查研究法来进行研究。他想自编一套评量学生的“自然科兴趣量表”。

(5)搜集资料——王老师根据研究设计,对其学生进行测验。最后对此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对自然科兴趣低落的原因,主要是上课缺乏实验、讨论,同时户外观察活动也太少。

(6)设立假设——根据研究结果,王老师乃推出行动假设——即每周进行两节实验,一节讨论,每两周有一次户外活动。

(7)实施行动方案——根据假设,王老师便开始进行新的自然科教学活动。

(8)评鉴实施结果——实施新教学活动后,再实施测验,以了解实验的成效是否有增进。

(9)修正方案与再实施——如果评鉴结果有效,则继续原实施的行动方案,否则必须再分析与诊断产生问题的原因,以修正行动方案。

案例2:

行动研究法[3]

组员:王晶、吴斌裕、徐琳、晋林蔚

1.拟订课题,明确目标

2001级教育技术系学生普遍存在生活不规律的现象,主要表现在:80%的同学不吃早餐,就餐时间也不规律;90%的同学缺乏锻炼;极少数同学经常性熬夜

小组成员从问题的现状入手,探究其发生的原因。经讨论后,大家认为:得出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有以下五点:

(1)大学生比较缺乏自律能力;

(2)在思想态度上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www.xing528.com)

(3)周围人的影响和教唆;

(4)大学课程设置与初高中课程设置的相异性;

(5)学校后勤管理的不完善。

以上原因都是导致这个问题在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的主要原因。

本课题拟利用“一对多帮助”、访谈、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同学们的交流,重点从思想和态度方面使同学对“生活规律的不正常”引起足够的重视,使他们在行动上有所改观,而且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使同学们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同学们生活和学习的质量。

2.提出总体实施方案

本课题计划采取每隔一段时间开展一次“一对多帮助”、访谈、讲座等活动,同时加大班干部、寝室长、老师的监督力度。针对极个别同学,我们还将安排老师与其谈话交流,必要时老师可以强制他们执行特定的生活作息时间表

试验对象:01级教育技术系本科生。

试验周期:三个月。

课题负责人:本小组全体成员。

本班学生和教师是行动的实践者和参与性观察者。

3.设计第一次行动“计划”并进行活动

根据实施方案,我们将邀请99级、00级以及本班生活作息正常、学习效率高、生活安排合理的具有表率作用的同学,针对性地对本班生活不规律的同学进行帮助,主要是谈谈自己的心得和生活不规律后果的严重性,从思想和态度方面使他们对问题重视起来。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将同时邀请一位专家,开展一次有关健康的专业讲座。

4.对第一次行动进行“观察”记录

我们的观察分为短期的观察和长期的观察,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和对“周围人”的访谈对“生活不规律”的同学在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作观察。

短期(一周至两周):通过问卷,调查这些同学是否在作息时间上有所改变,态度上是否发生变化。通过对其周围同学的访谈,详细了解这些同学是否实施了具体的行动,是否有情绪上的波动和行动的持久性。

长期(三周至六周)主要通过对其周围同学的访谈,了解在行为上有所改观的同学能否坚持实施计划,是否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是否带动了周围同学态度的改变等。

5.对第一次行动的“反思”评价

(1)本小组成员之间交流收集到的信息

(2)与老师交换意见,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在第一次的行动后,我们发现大多数以前生活不规律的同学短期内在生活作息方面都有所改观,但从长期观察的结果分析,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够坚持下来,最终成为自己的一个习惯。而其他同学在意识上有所重视,但是对于如何坚持还存在很大困难。

6.制定第二次行动方案

在第一次行动的基础上,我们的第二次行动主要采取同学之间互相督促、互相监督的方法,并实施相应的奖惩措施。这次行动的重点也由使同学们从意识上重视转化到逐步养成一种好的生活习惯上来。

7.对第二次行动进行“观察”、“反思”

进一步修改行动方案,通过不断观察和反思,挖掘更好的方法,逐步解决本班生活不规律的现象。

探究与实践

【知识领会】

1.分析行动研究法非常受小学教师欢迎的原因。

2.分析行动研究法的优缺点。

【微格训练】

3.查阅文献,注意搜集一些关于行动研究法的研究课题,并分析行动研究法的类型。

【教育实践】

4.到小学去访谈一位教师,请他(她)结合工作经验,分析行动研究法在小学教育科研中的重要性。

5.结合见习与实习中发现的问题,尝试设计一个行动研究方案,并予以评价。

[1] http://www.dddlpx.com/xxlr1.asp?ID=6588.

[2]http://www.shyshf.net/Read News.asp?new ID=971.

[3] http://www.blogbus.con/blogbus/blog/userfiles/gozb/1085672353.doc.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