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预防空气、飞沫传播的严重影响

如何预防空气、飞沫传播的严重影响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风环境和通气能力差,器械物品未做好消毒灭菌、患者用物未正确处理等,均是空气、飞沫传播的易感环节之一。

如何预防空气、飞沫传播的严重影响

呼吸道疾病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污染源主要是呼吸道疾病患者通过呼吸、说话、咳嗽、喷嚏等呼吸活动产生。医院是呼吸道疾病传播的主要场所,患者间交叉感染、医护人员被感染的概率更大。常见的经空气、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脑、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支原体肺炎及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其流行病学最显著的特点是突然暴发、迅速蔓延、波及面广、危害性大及人群普遍易感等。

(一)空气、飞沫传播主要病原体

1.病毒

空气、飞沫传播疾病主要的病毒有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冠状病毒(SARS的病原体)、副流感病毒及新型肠道病毒等。

(1)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H5N1型禽流感病毒感染导致的,是一种人、禽、畜共患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自2003年以来,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禽流感疫情已由“多点散发”转变为“地方持续流行,并持续扩散至全球”。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网站公布数据,截至2012年1月5日,2003~2011年全球有15个国家共报道了576例人禽流感病例,死亡339例,病死率为58.85%,其间中国共报道了41例,死亡27例,病死率为65.85%。越南出现患者传染给护士的病例,因此,医务人员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的同时,必须做好自身防护。

(2)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根据病毒核蛋白、基质蛋白抗原性不同将流感分为甲、乙、丙三种类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又可分为多种亚型。由于自身抗原变异,流感病毒曾引起数次世界范围大流行。流感每次大流行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灾难性打击。中国是流感高发国家,每年有1亿多人遭受流感的困扰,因流感到医院就医者超过50万人,自2000年开始,我国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与WHO合作开展流感监测项目,建立了覆盖全国31个省、以流感样病例报告和病毒分离为主的流感监测网络,目的是及时掌握我国流感疫情动态,及时预警预测,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疾病导致的死亡。医务人员作为流感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属于高风险人群,尤其是呼吸科、门急诊、发热门诊等科室的医务人员,经常受到各种流感病毒的侵袭,如果自身防御功能低下,则易被流感病毒感染,医务人员一旦发生流感职业暴露,不仅有可能成为重要的传染源将病毒传染给服务对象,造成医院内的传播,而且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防治流感的方法主要有疫苗研制和抗病毒治疗。由于流感病毒变异性强,对某些流感病毒有效的疫苗对其他型别的流感病毒无效,影响疫苗的预防控制效果,因而流感的控制还需要依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目前临床上批准用于预防和治疗的经典抗流感药物主要有M2离子通道抑制剂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两大类。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代表性药物有奥司他韦(达菲),能选择性地抑制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阻止流感病毒的扩散,缓解流感症状。但长期使用抗病毒药物易产生耐药性,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导致疗效降低。

2.细菌

空气、飞沫传播疾病主要的细菌有百日咳杆菌、白喉杆菌、脑膜炎双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结核杆菌等。

结核病:肺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肺部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是各种结核中最常见者,占90%。一般是由于吸入肺结核患者咳嗽、喷嚏、大声说话时喷出的含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而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是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中需要关注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研究显示,医务人员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和结核病发病率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我国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国内研究显示,我国医务人员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在50%~70%,医务人员的结核病患病率也比一般人群高,达6.7/1 000人年,在对我国某结核病医院新职工结核病发病情况调查显示,在6年间新参加工作的30岁以下医务人员225名中,发生活动性肺结核者12例,青年医生2例,青年护士10例,对医务人员感染结核的危险因素分析显示,其结核感染和患病风险主要与在工作场所暴露和感染预防控制措施不足等有关。

(二)空气、飞沫传播易感环节

1.距离

(1)飞沫传播:飞沫传播是一种近距离1 m以内的传播。传染源产生带有微生物的飞沫核(≥5μm)在空气移行短距离后移植到宿主的上呼吸道而导致传播。此种传播方式仅累及传染源周围的密切接触者,如SARS、百日咳、病毒性腮腺炎等。SARS以近距离飞沫传播为主,是否被感染主要取决于接触者与宿主的接触机会和密切程度。除空气飞沫传播外,SARS也存在着接触宿主呼吸道分泌物传播的途径,可通过被污染的手、玩具等经口鼻而传播,SARS患者的粪便、尿液、血液都含有病毒。

(2)空气传播:空气传播是长期停留在空气中的含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颗粒(大多<5μm)或含有传染因子的尘埃引起的病原微生物在空气中播散,可以被同病房的患者及医务人员吸入或播散到更远的距离,如结核、水痘、麻疹等。

2.环境

医院是各种病毒、细菌的集中地,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通风环境和通气能力差,器械物品未做好消毒灭菌、患者用物未正确处理等,均是空气、飞沫传播的易感环节之一。

3.防护意识

如果医务人员缺乏对呼吸道传播疾病的认识,无自身防护意识或未按要求进行自身防护,如在为患者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时,未戴口罩,接触患者的分泌物后未按要求洗手等,均是导致医务人员职业性空气、飞沫传播的感染环节。(www.xing528.com)

4.患者个体行为

患者个体行为也是空气、飞沫传播的易感环节。如肺结核患者在咳嗽、打喷嚏、大声谈笑时未用双层纸巾遮住口鼻,其喷射出带菌的飞沫可传染给健康人,是飞沫感染最常见的方式。另外,呼吸道传染患者随地吐痰,痰液干燥后痰菌随灰尘形成带菌尘埃,日常医疗护理活动或人员流动时常可将尘埃掀起,医务人员可通过吸入而引起感染。

(三)空气、飞沫传播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1.医务人员防护

医务人员应加强空气、飞沫传播疾病知识学习,提高防范意识。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与患者近距离(1 m以内)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在转运患者的过程中,应注意自身防护,加强预防接种

2.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和预防。①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②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的房间,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应戴手套。③应严格空气消毒。

3.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与患者近距离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或N95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手套,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消毒。

(四)空气、飞沫传播疾病暴露后的应对

(1)立即做好医务人员医学观察,了解医务人员身体健康状况,填写医学观察登记表,上报医院感染科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情况预防用药。

(2)按要求做好医务人员呼吸道消毒隔离工作。

(3)注射疫苗预防。

(4)流感职业暴露后应对

1)应急处理:及时向护士长或医院感染科汇报,一般需隔离7 d,体温恢复正常后解除隔离。如发生甲型流感,可服用金刚烷胺或金刚乙胺或服用中草药进行预防,保护接触者。室内可用乳酸2~4 ml/100 m3加热蒸发,使乳酸细雾散于空气中杀死病毒。

2)流感流行时处理措施:①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②医院增设门诊专科,增加抗流感药物供应,对医务人员采取预防保护措施。③备足金刚烷胺或抗病毒的中草药及一些抗菌药物和对症治疗药。④所分离的流感病毒应速送国家流感中心进行鉴定和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