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预防医学: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

预防医学: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室内空气污染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超标,进而影响人体健康的室内环境污染。室内空气污染可导致传染病、呼吸道感染、中毒性疾病、变态反应、癌症和不良建筑物综合症。(三)室内空气污染的预防措施1.选择良好的居住环境住宅应远离工业区、交通要道及其他污染源,在间隔的防护距离内进行绿化。同时,应加强大气卫生防护,防止对室内空气的污染。

预防医学: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

(一)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

1.来自室外的污染 室外或其他室内环境中污染物可通过门窗缝隙或其他管道缝隙等途径进入室内,而造成或加重室内空气污染,包括室外空气中的污染物、住宅建筑物材料中的污染物、人为带入室内的污染物、生活用水污染、相邻住宅污染等。

2.室内污染 包括室内燃料的燃烧或加热、人的活动,室内建筑装饰材料和装饰物品,室内生物性污染,家用电器等。

(二)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

室内空气污染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超标,进而影响人体健康的室内环境污染。有害物质包括苯、氨、甲醛、放射性氡等。室内空气污染可导致传染病呼吸道感染、中毒性疾病、变态反应、癌症和不良建筑物综合症。

1.甲醛及其它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室内甲醛主要来自装修材料及家具。甲醛极易溶于水,当室内湿度较大时,甲醛易溶于水雾中而滞留室内。甲醛具有强烈的刺激性,主要引起暴露者眼结膜和呼吸道粘膜的刺激征用,可引起眼红、流泪、咳嗽、胸闷、气喘、皮肤干燥发痒等。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引起神经衰弱,表现为嗜睡记忆力减退等,严重者可出现精神抑郁症状。呼吸道长期受到刺激后,可引起肺功能下降。

除甲醛外,常见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还有苯、甲苯、三氯甲烷、三氯乙烯、萘等。这类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室内装修过程使用的装修物品,包括装饰材料、胶黏剂、涂料以及空气清新剂等。它们对机体的危害主要是刺激作用,尤其是对眼、鼻、咽喉及头、颈和面部皮肤的刺激,引起头痛、头晕、神经衰弱和皮肤、黏膜的炎症。苯、甲苯能损伤造血系统,诱发白血病

2.一氧化碳(CO) CO与心肌梗死、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密切相关。室内CO浓度与居民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HbCO)呈正相关,HbCO可促进心肌缺氧的发展。

3.氡及其子体 氡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惰性放射性气体,氡在衰变过程中释放出α、β、γ粒子后衰变为各种氡子体。氡及其子体均为放射性粒子,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镭衰变而来的氡。氡污染主要来源于室内地基土壤和建筑装修材料。氡主要损害呼吸道,可引起肺癌

4.可吸入颗粒物 粒径大于10μm的颗粒物大部分被阻挡在上呼吸道(鼻腔和咽喉部)。粒径在2.5μm至10μm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小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PM2.5),被吸入人体后会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起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疾病等。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十分复杂,同时富集了空气中的酸性氧化物、有机污染物、有毒金属,并可吸附细菌、病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5.二氧化碳 当室内、外空气交换良好时,室内空气中CO2的浓度一般不会达到使人主观感觉不适的状态。但是,当室内CO2浓度达0.1%时,少数敏感的人就会产生不适感;当浓度大于1.5%时,会导致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加快、血液pH值改变、人的活动能力减弱等;当浓度大于3%时,会出现头痛、眩晕和恶心;当浓度大于6%~8%时,可导致昏迷和死亡。CO2作为居室中常见的污染物,其浓度的高低可以用来表示室内空气清洁程度以及通风换气是否良好。居室内CO2浓度应保持在0.07%以下,最高不超过0.1%。

6.病原微生物 许多病原微生物可通过空气或饮用水在室内传播而引起疾病,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百日咳、白喉及肺结核等。(www.xing528.com)

尘螨普遍存在于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尘螨属节肢动物,具有强烈的变态反应原性,可引起荨麻疹、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尘螨在室温20~30℃、湿度75%~85%、空气不流通处,尤其在床褥及纯毛地毯下面容易孳生。预防措施主要是加强室内通风换气,勤清扫易滋生尘螨的场所。

军团杆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空调制冷装置中,人工供水系统(包括淋浴器、矿泉池、喷泉以及空调设备的冷却塔)有时也能为军团杆菌的大量繁殖提供条件。人们可由空调、供水系统、雾化吸入污染的水源而引起感染,特征表现是肺炎伴全身性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病死率可达15%~20%。预防措施主要是对空调系统的管道进行定期清洗和循环用水的消毒等。

7.不良建筑物综合征 不良建筑物综合征(SBS)是人们对室内环境的一种反应,大多数室内活动者的反应不能归因于某一明确的因素,是由若干暴露因素联合作用所引起。其主要表现为易疲劳、嗜睡、头痛、易感冒、胸闷、眼睛不适、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工作效率低下等。当离开这种环境一段时间后,上述症状会减轻或消失。可能与建筑物内空气污染、空调系统通风不良、空气交换率低等有关。

(三)室内空气污染的预防措施

1.选择良好的居住环境 住宅应远离工业区、交通要道及其他污染源,在间隔的防护距离内进行绿化。同时,应加强大气卫生防护,防止对室内空气的污染。

2.选择合格的建筑材料室内装饰材料 室内装修时应选择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建筑、装饰材料,避免过度装修。

3.加强室内通风 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坚持室内定期清扫,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刚装修的住房或新家具放置后,应经过一定时间的充分通风后再居住。

4.改革燃料 提高气化水平 保证烟道通畅,改进燃料结构,改进燃烧方式,提高气化水平和燃烧效率,推广电热烹调,采取集中式供暖。

5.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尽量避免油炸食物,炒或煎时也应尽量缩短时间。烹调时应打开油烟机或开窗换气,不在室内吸烟,以减少有害烟雾对室内空气的污染。不在居室内饲养宠物,被褥、毛毯和地毯等应经常在阳光下晾晒。

6.正确使用空调设备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和冷却系统应保持清洁,并按要求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