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损伤防治知识:电离辐射对眼晶体的影响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损伤防治知识:电离辐射对眼晶体的影响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X射线、γ射线、中子及高能β射线等电离辐射,无论是局部的急性或迁延照射,还是全身的急性或迁延照射,都可能诱发眼晶体混浊。电离辐射引起晶体混浊的潜伏期长短相差很大,最短6个月,最长35年,平均2~4年。低LET辐射急性照射引起足以损害视力的眼睛晶体混浊(白内障)阈剂量为2~10Gy,高LET辐射急性照射的阈剂量为1~2Gy。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损伤防治知识:电离辐射对眼晶体的影响

X射线、γ射线、中子及高能β射线等电离辐射,无论是局部的急性或迁延照射,还是全身的急性或迁延照射,都可能诱发眼晶体混浊。电离辐射引起晶体混浊的潜伏期长短相差很大,最短6个月,最长35年,平均2~4年。年龄越小,潜伏期越短;剂量越大,潜伏期越短。低LET辐射急性照射引起足以损害视力的眼睛晶体混浊(白内障)阈剂量(ED0)为2~10Gy,高LET辐射急性照射的阈剂量(ED0)为1~2Gy。对于长期照射的剂量阈,所知较少,但对多年照射,一般认为略高于0.15 Gy·a-1

《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GBZ 95-2002)对放射性白内障的晶体改变及分期标准如下。

Ⅰ期:晶体后极部后囊下皮质内细点状混浊,排列呈环形伴有空泡。

Ⅱ期:晶体后极部后囊下皮质内呈盘状混浊且伴有空泡。严重者,在盘状混浊的周围出现不规则的条纹状混浊,并向赤道部延伸。盘状混浊也可向皮质深层扩展,外观可呈宝塔状。与此同时,前极部前囊下皮质内也可出现细点状混浊及空泡,视力可能减退。(www.xing528.com)

Ⅲ期:后囊下皮质内呈蜂窝状混浊,后极部较致密,向赤道部逐渐稀薄,伴有空泡,可有彩虹点。前囊下皮质内混浊加重,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

Ⅳ期:晶体全部混浊,严重视力障碍。

GBZ 95-2002提出:眼睛晶体有明确的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受到大剂量的外照射,或长时间超过眼睛晶体年剂量限值的外照射历史,个人剂量档案记录显示累积剂量在2Gy以上(含2Gy),经过一定的潜伏期,晶体开始混浊;具有上述放射性白内障的形态特点;除外其他非放射性因素所致的白内障;并结合健康档案进行综合分析,方可诊断为放射性白内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