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核辐射突发事件防治知识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核辐射突发事件防治知识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是促进辐射防护科学发展的公益性团体,在辐射防护的所有方面提出建议书和导则。ICRP成立于1928年,当时称为国际X射线和镭防护委员会。后改名称为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在总结国际放射防护科学研究和经验,以及形成国际上统一的放射防护基本标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ICRP的建议书已成为有关国际组织和各国制定标准的基础。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核辐射突发事件防治知识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ICRP)是促进辐射防护科学发展的公益性团体,在辐射防护的所有方面提出建议书和导则。在建议书中,ICRP主要考虑用于制定相应辐射防护措施的基本原则和定量基础。

ICRP标识

ICRP设主委员会和常设分委员会,现有5个常设分委员会。第一分委员会(辐射效应)考虑诱发癌症和遗传疾病的危害(随机效应)及辐射作用的基本机制,也考虑诱发组织、器官损伤和形成缺损的危险、严重程度和机制(确定性效应)。第二分委员会(辐射照射剂量)涉及内外辐射照射评价的剂量系数的发展,参考生物动力学和剂量学模型以及工作人员和公众成员参考数据的发展。第三分委员会(在医学中的防护)进行有关电离辐射用于医学诊断、治疗或生物医学研究,人和胎儿的防护。第四分委员会(委员会推荐的应用)提供对所推荐的防护系统在职业性和公众照射所有方面应用的忠告,它也充当与其他有关电离辐射防护的国际组织和职业社团主要接触点的作用。第五分委员会在2005年7月ICRP设立,研究关于环境放射防护,体现了电离辐射防护不仅要保护人而且要保护非人类物种这一辐射防护概念的重大变化。

ICRP主委员会由13人组成,委员的选择是根据本人在辐射防护、物理保健物理、生物学、医用放射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和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成就来确定,并适当考虑专业知识的平衡而不是国家之间的平衡,但一个国家的成员不得超过3人。分委员会通常由16到18人组成。1986年我国李德平院士进入ICRP主委员会,继之,潘自强院士成为ICRP主委员会委员。多数分委员会也有我国专家参加。(www.xing528.com)

ICRP成立于1928年,当时称为国际X射线和镭防护委员会。后改名称为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在1928年推荐年耐受剂量为0.1皮肤红斑剂量。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ICRP开始出版系列出版物,到2011年底已出版了第113号出版物。其中基本建议书是1959年发表的第1号出版物《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建议书》(1958)。随后发表的有第9号出版物(1965)、第26号出版物(1977)、第60号出版物《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1990年建议书》。2007年ICRP发表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2007年建议书(第103号出版物),集中反映了人们对放射医学和辐射防护认识的新进展。

1978年ICRP首次邀请中国放射治疗专家吴桓兴教授参加其活动,但早在50年代末期,我国原子能研究所的辐射防护工作中就采用了ICRP的基本概念和最大容许剂量限值。中国1974年发布的《放射防护规定》(GBJ8-74)采用了ICRP推荐的剂量限值和某些基本概念。其后,并行的两个辐射防护标准(GB4792-1984和GB8703-1988)全面体现了ICRP第26号建议书的体系。2002年发布的我国现行国家标准(GB18871-2002)采用了ICRP在1990年建议书提出的基本原则。2007年建议书的新成果正在指引着我国的辐射防护实践走向新的高度。ICRP在总结国际放射防护科学研究和经验,以及形成国际上统一的放射防护基本标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ICRP的建议书已成为有关国际组织和各国制定标准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