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动物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

动物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3-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动物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黄建珍阮记明黄冬艳王自蕊麻骏武段艳宇周吉薇动物生物化学是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等专业的一门很重要的基础课,且课程体系严谨,理论知识较难,发展速度很快,新知识、新成果层出不穷。为此,我们对动物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对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分析探讨,旨在进一步实现培养综合性应用人才的目标。

动物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

动物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

黄建珍 阮记明 黄冬艳 王自蕊 麻骏武 段艳宇 周吉薇

动物生物化学是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等专业的一门很重要的基础课,且课程体系严谨,理论知识较难,发展速度很快,新知识、新成果层出不穷。学生普遍认为动物生物化学较抽象,特别是物质代谢部分枯燥乏味、生涩难懂。分析其中原因,我们认为这与部分学生底子较薄、基础较差及个人努力欠缺有一定的关系,除此之外,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死板及教学体系中的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如课程课时较少、教学资源欠缺等)也是重要的原因。因此,这让教学工作者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教师既要使教学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突出学科特色;又要使学生在系统学习动物生物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及时掌握该学科领域内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应用技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此,我们对动物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对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分析探讨,旨在进一步实现培养综合性应用人才的目标。

一、动物生物化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多、发展快与课程学时少的矛盾凸显

生物化学是关于生命的化学,是从分子水平上来研究生命现象,阐明生命有机体化学本质的一门学科。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生命有机的化学组成,生物分子尤其是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功能;研究生命有机体的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变化,即新陈代谢的规律;以及如何将这些生命科学原理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实践领域。20世纪以核酸和蛋白质及其他重要生物大分子为中心的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又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生物化学的内涵。一些新的理论和技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而我们的学时数由原来的120学时减少到80学时,甚至压缩到现在的60学时(其中仅有40个理论课时),这样,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多与教学课时少的矛盾就显得尤为突出。

2.物质代谢途径复杂,枯燥难记

生命有机体的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变化,是生物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它们是由许多代谢途径构成的网络。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我们要熟悉和了解主要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变化、相互转化与联系以及与之伴随的能量的产生、储存和利用,从而从分子水平理解动物机体发生的化学变化及其规律。然而,物质代谢涉及的生化反应途径复杂,反应步骤多达几十步,尤其是含氮小分子核苷酸氨基酸代谢,分子结构非常复杂,学生的确难学难记,而且无法理解各大物质代谢之间的联系。

3.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

动物生物化学是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因此除了传授知识给学生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生化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临床上的实际问题,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作用。目前,农业院校普遍存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课时被压缩的现象,因此出现了重理论轻实验的倾向;另一方面由于经费紧张和仪器设备的匮缺等,一些实验只能大组进行或由任课教师进行演示。因此当前实验课程与理论教学脱节现象较为严重,这与培养应用型综合人才的目标背道而驰。

4.教学模式单一

长期以来,生物化学教学一直沿袭着“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三中心”的这一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下生物化学的理论课授课形式通常采用板书以及挂图形式,这种授课方式的信息载体一般多为文字,而生物化学所涉及的内容往往是分子水平,大多数学生对文字讲解内容不易理解,不易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效果也欠佳。显然,这种教学模式遏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二、动物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实践具体措施

1.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

动物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包括生物分子(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维生素)的结构、生物催化剂——酶、物质代谢、遗传分子核酸的功能以及动物组织机能生物化学等,目前增加了基因工程的表达和细胞信号转导以及生物膜及其物质运输等这些发展较快的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在严格执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我们对教学内容做了相应的调整。一方面,着重突出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运用渗透的方法,引入蛋白质折叠、蛋白质组学、核酶、核酸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及基因表达的调控等最新内容,从而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将新的概念、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反映到教学中,缩短教材内容和科技发展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对一些教学内容的顺序做了一些小调整,比如为了让同学更好理解物质代谢中伴随的能量代谢,将生物氧化这一章放在糖、脂、含氮分子代谢之前讲;将糖类和脂类的结构分别整合在糖代谢和脂类代谢中来讲,维生素放在酶这一章来讲,这样一方面可以压缩课时,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对相似知识点的理解。

2.注重实践,加强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是动物生物化学教学的一大部分,是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地位。针对目前实践教学的薄弱性,一方面,学校对我们学科的建设加大了资助力度,增加了一些实验设备,如购置蛋白电泳、蛋白转印、核酸电泳及柱层析等仪器。因此,在基本技能训练实验的开设基础上,增开了柱层析、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核酸电泳等实验,涉及的内容包括蛋白质、酶、核酸等的定性、定量分析及分离和纯化鉴定等。另一方面,我们对实验课程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实验课以制订的实验教学大纲来实施,不但提高了实验课与理论课的比例,同时实行层次化实验教学体系,即开设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并加重综合性实验的比例,更好地将理论和实验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全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严格规范每一环节,强调操作的规范性。此外,在实验教学中,也要改进教学方法,由传统的单向实验教学向互动式教学转变[1]。这就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指导,让学生主动了解实验目的、原理等,引导学生定向思维,诱发学生产生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做实验。比如,在肝糖原的提取与鉴定试验中,糖原提取为什么要先加入三氯醋酸,然后再加95%的乙醇?其作用分别是什么?这样师生共同探讨分析,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善于分析问题,找出原因。通过这些训练,不仅可以活跃实验教学课堂气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对实验课程的质量有较大提高。

3.引入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今的时代是高科技的时代,科技信息化,信息网络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2,3]。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CAI)的出现及其在教学领域中的开发和不断完善应用,为解决传统授课方式的抽象难懂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有效手段。一些多媒体教学工作者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多媒体教学提高了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并且在同等的时间内,多媒体传授的内容比传统教学方法传授的内容可增加三分之一以上的信息量[4]。这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从而使得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和。其次多媒体教学能够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很难想象和理解的问题一目了然,迎刃而解。如讲解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和核酸的高级结构时,这种优越性便显而易见。此外,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水平。当然,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中我们也应该避免新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不要出现教师为多媒体服务,成为多媒体的放映员的现象[5,6]。(www.xing528.com)

多媒体教学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为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穿插质疑和讨论,这种启发式、参与式教学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气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产生学习的动力,从而保证了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

4.综合测评,改革课程的考核方法

生物化学是一门理论为主、应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教学以授课为主,配合适当的实验教学,平时很少布置作业,授课结束后,出一份试卷,最终以卷面成绩决定学生的学习好坏。这种方式既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应当对动物生物化学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这主要应该体现在优化考试的成绩比例,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要适当下调,加大平时作业和实验部分的考核比例,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平时的自觉学习习惯,避免学生为考试而学习所形成的期末考试突击冲刺现象。在平时作业的设置上多一些理解型、应用型的题目,这样的题型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课后的复习,也有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三、农学考研统考制下动物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由于我国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正向高层次迈进,社会对知识和人才的日益重视,高校毕业生的考研队伍不断壮大。据统计,近几年应届毕业生中报考的人数大约在一半左右,有的学校、院系甚至高达70%以上,面对就业压力等其他因素,高等农业院校也不例外。为了科学、公正、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农学门类各个专业大学本科阶段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以便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录取,确保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质量,2008年农学门类继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统考后,也实行了全国统一考试。动物生物化学就是农学门类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统考科目之一,而统考制度的改革也给动物生物化学的教学改革带来一些思考。

1.结合统考大纲,及时修订教学内容

面对农学门类动物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统考制度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突出专业特色之外,也要照顾到今后考研的学生群体。统考是一项重大的改革,而各个农业院校教学范围和教学水平不一,因此,作为地方农业院校的教师,有必要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调整,对统考大纲新增的知识点及时进行解析,对涉及历年考题的知识点要突出强调。

2.结合实际,调整教学课时数

通过对各农业院校动物生物化学课程的调查了解发现,和以往相比,近年来各高校课程课时数都有压缩,但各个院校课时数差别仍较大。有些高校其理论课时高达60,而部分高校其理论课时却只有40。面对动物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统考制度的改革,地方院校也应该相应调整该课程的学时数。鉴于此,经任课教师的申请,在学校教学领导的重视下,我校动物生物化学的学时数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进而缩小了与一些教学水平较高的兄弟院校如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的差距。无疑,这将极大促进我校动物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结语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这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也是社会需求的需要,其涉及的范围很广,既需要学校的大力推进和改革,又需要社会的配合,更需要每一位老师真正参与进去。这就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要求专业教师具备健康的人格和品德,善于吸收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知识,同时要具有一定的教研和科研水平,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在教学实践中,始终遵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提高动物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条件,迎接21世纪所带来的教学面更广、教学质量要求更高的新形势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马志科.动物生化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6,89(3):10-12

[2]王小龙,周颐.教育信息化与现代教育技术改革[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3,17(3):139-141

[3]肖海鹏,王淑珍,陈铁.推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深化我校医学教学改革[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5,19(5): 329-331

[4]卢忠朋,张庆梅.多媒体在生物化学教学中运用的思考[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7(4):98-100

[5]梅传忠.有关多媒体的几点思考[J].检验医学教育,2002,9(2):6-8

[6]张源淑,邹思湘,刘仪.动物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3,38(2):254-25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