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南绿色发展实践与思考

甘南绿色发展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是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建设绿色校园和森林公园,开展公路、街道沿线绿化美化,推动绿色城镇化建设。提高生物多样性的动态监测、定期巡护与科研能力,建设甘南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展示基地,重点保护、保存和培育优异生物遗传资源。引导培育发展壮大一批新的高原绿色食品加工业,使甘南州成为全省重要的绿色食品加工业基地。三是强力推动文化旅游业发展。

甘南绿色发展实践与思考

1.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

一是保护和培育森林生态系统。实施好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对天然林和其他森林实行全面有效管护,加强公益林建设和后备森林资源培育。开展森林经营,加强新造林地、中幼龄林抚育管理,对低质低效林逐步进行提质改造。加快林木良种培育,提高林业生态建设效益。完善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严格执行林地和森林“红线”制度,着力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二是保护和治理草原生态系统。实施好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等重大工程。加大退化草原治理改良力度,提升牧草密度、牧草优质率、单位面积产草量。认真实施退牧还草工程,适当建设人工草地和饲草料基地,严格控制载畜量。切实发挥好草原奖补资金的引导作用,缓解草原超载过牧压力。全面推行草原承包和草原流转制度,大力发展家庭牧场、养殖合作社,推动畜牧业由自然放牧向舍饲圈养、半舍饲圈养方向转变,加快草原畜牧业转型步伐。三是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对目前湿地生态环境保持较好,人为干扰不是很严重的湿地,主要以保护为主,以避免生态进一步恶化。对目前生态正在恶化的湿地,要针对具体情况,有选择的开展湿地恢复项目。切实加强自然湿地的抢救性保护,建立健全湿地监测网络。在做好尕海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建设工作的同时,积极争取国际组织和相关机构支持,力争使黄河首曲湿地晋升为国际重要湿地。严格控制生活产生的废水、污水污染。四是建设和改善城市生态系统。在全州开展绿色住宅区、绿色商业区、绿色工业园区、绿色公共社区建设,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系统,扩大公共绿地面积,建设园林化城市。加强园林绿化树种培育改良和苗木基地建设。大力开展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加强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建设绿色校园和森林公园,开展公路、街道沿线绿化美化,推动绿色城镇化建设。已经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以及特殊废旧物资处理设施必须要满负荷运转,不能将不应该排放的污染源排放到自然河流和土地上,造成新的污染。五是防治水土流失。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综合治理,将治沟与治坡结合,建设基本农田,实施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长江上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地质灾害综合防治等工程,开展地质灾害排查详查、地质灾害风险区划与勘查、地质灾害防治项目评估,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系统。六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科学研究,对重点区域、重点濒危物种进行调查,摸清家底,建成全州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加强林业、农业等优质种质资源的收集。提高生物多样性的动态监测、定期巡护与科研能力,建设甘南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展示基地,重点保护、保存和培育优异生物遗传资源。七是保护和修复水环境。严格限制饮用水水源上游汇水区高污染、高风险行业环境准入,加大位于城镇水源地范围内工业企业、地下油管的污染治理,开展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环境基础调查和污染防治;加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善污水收集管网,积极推进污水再生利用;加强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优化水资源调配,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八是科学解决矿产开发和生态保护的关系。严格设置和落实矿业设置方案,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安全规范、环境保护等要求的坚决不予设立,不再新设探矿权。深入实施生态质量恢复保证金制度,按照不低于治理费用的标准定额收取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保证金。从采矿权出让金、资源补偿费、水土流失费、林地补偿费、排污费等提留出资,建立多元化废弃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资金的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与监管的力度,开展经常性执法检查,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对违反环保法规,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责任倒查,追究相关负责人责任。

2.构筑绿色发展产业支撑体系

一是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牧业。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公畜基地建设、牲畜繁育、育肥基地建设、种植业基地建设和天然林资源保护、人工林营造,大力发展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建立起有机的、绿色的农林牧渔优势互补的生态农牧业经济体系。充分利用高原特色和无污染优势,以及牦牛、藏羊等特色优势畜种资源,通过加强牧场管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天然草地保护、改良、建设,以及对“三化”草场综合治理、退耕还草、人工草地、人工饲草料基地建设等措施,稳固生态畜牧业基础地位。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扩大高产油菜、良种青稞、中藏药材、经济林果、高原夏菜种植面积,提高种植业产出效益。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水利灌溉设施建设,农田防护林网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病虫害防治等。将不适宜或临界适宜的耕地退出来,还林还草。加强生态型林业科研、试验、示范和良种基地、林木种苗基地建设,推广日光温室育苗基地建设及其技术和方法,扩大苗木种植,为退耕还林、水土保持林、生态型森林公园、荒山荒地荒滩人工造林、水源涵养林营造、县市城区及城缘人工植树造林以及农田、牧场保护林、护岸林、护路林、护渠林建设提供适宜的、优良的种苗及苗木。二是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充分利用高原特色无污染优势,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先导,进一步加快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依托牦牛、藏羊等优势牲畜产品,青稞、油菜、藏中药材、反季节蔬菜等特色农作物,蕨菜、羊肚菌等野生植物三大资源优势,大力培育“高原、绿色、生态”品牌。引导培育发展壮大一批新的高原绿色食品加工业,使甘南州成为全省重要的绿色食品加工业基地。合理开发水电等清洁能源产业,科学利用水电能源。积极开展中型太阳能发电前期工作。三是强力推动文化旅游业发展。构建大旅游产业体系,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重点打造“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产业体系,构建旅游产业、旅游相关产业、间接相关产业的大旅游产业体系,协同共进。坚持整合资源、集中开发、重点突破,加快旅游道路、交通、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建设。拓宽夏河机场航线,提升公路等级,不断完善甘南州对外高等级公路网络,重点提升通往景区景点的主干线公路等级,提升县际之间、旅游景区之间的道路等级水平,打通连接境内外景区的断头路,提高甘南州旅游交通便捷性。优化文化旅游产业布局,科学设计文化旅游产品与线路,提高景点可驻足性。突出绿色设计、绿色消费、绿色照明、绿色服务、绿色空间、绿色食品的服务理念,推进旅游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智慧旅游”,为游客提供便利服务。四是扶持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把服务业作为甘南绿色发展的新引擎,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和产业竞争力的助推器,推动甘南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和生态文明示范区的重要着力点和支撑点。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国家向西开放等机遇,把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培育成甘南支柱产业和新型经济增长点,带动三次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进一步健全金融服务体系,丰富金融产品,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提高金融支农支小支弱覆盖面,努力为低收入人群、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和社会薄弱环节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坚持政府提供与社会兴办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公共化和商业化相结合的原则,以推进服务设施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便民商业和休闲娱乐服务业,促进服务体系扩大规模、拓展内容、健全网络、强化特色,不断满足人们文化精神生活等多方面需求。

3.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

生态文明小康村是集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旅游专业村、脱贫致富村和生态文明建设等目标为一体的新型农牧村发展模式,是统揽农牧村工作的总抓手,是实施农牧村精准扶贫的新载体,是农牧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创举。“十三五”期间,甘南州计划以自然村为单位,实施“四大工程”,建设了15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一是实施生态人居工程。坚持规划先行,把规划编制作为小康村建设的先导性工作,使规划与产业扶持、扶贫攻坚、文化建设、村庄建设、旅游开发、环境保护等工作相结合,既有操作性,又有前瞻性。住房建设突出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建设安全、实用、美观、各具特色的新型民宅。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道路、供水、排水、防洪、供电、消防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突出教育医疗养老保险、乡村低保残疾人救助等方面。二是实施生态环境工程。合理划定村级生态保护区域,保护饮用水源、河流、草地、林地、湿地等自然生态资源,强化生态家园建设、村落绿化美化和环境综合整治。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农牧村土地综合整治和泥石流灾害防治,加大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力度。大力推广节能减排,支持利用天然气、电力沼气、太阳能等能源,形成清洁、经济的能源体系。实施庭院、路旁、村旁、河旁、荒山荒坡绿化,整体推进区域生态良性循环。开展以脏乱差治理、人畜分离、垃圾污水处理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做到村庄整齐干净。三是实施生态经济工程。明确小康村主导产业,突出发展乡村旅游业、生态农牧业,现代市场服务体系,促进农牧民创业就业,增加农牧民收入,构建高效的生态产业体系。实现生态与经济同步发展、互动共生、和谐共存,让乡村因环境而美、让群众因生态而富,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四是实施生态文化工程。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尊重自然、爱护生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教育,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提高村民的生态道德水准,凝聚起向上、崇善、爱美的强大正能量。注重对传统文化、宗教文化、民俗风情、民间艺术、民居文化的发扬光大,用丰富的生态思想、生态元素和内涵特质,打造农牧村生态文化。(www.xing528.com)

4.创新绿色发展体制机制

一是完善绿色发展考评机制。中央强调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各类考核考察,不能仅仅把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作为政绩评价的主要指标,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甘南州正在积极探索建立体现绿色发展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大幅增加考核权重,强化指标约束。根据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实行差别化的考核制度,完善政绩考核办法,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在推动绿色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中的主体作用,发挥考核考评导航仪作用。二是争取落实生态补偿机制。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李克强总理的报告中,一直强调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是通过经济手段,体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重要环境经济政策,通过国家财政投入和建立生态受益方责任制度,不断增强生态服务功能供给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在少数民族地区率先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甘南州要抓住机遇,积极争取落实。三是理顺林业管理体制。甘南约有6.5万户29.8万农牧民生活在林区,占全州农牧村总人口的53%。长期以来,甘南大部分林区由省属白龙江林业管理局经营管理,这种管理体制使自治州依法管理本地自然资源的作用难以发挥,不利于甘南林区的和谐稳定,不利于甘南藏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利于林业生态保护建设,不利于调动林区群众发展林业的积极性。积极争取将甘南境内所有国有林地管理权限下放到地方政府,真正确立林区群众护林管林的主体地位,切实保障森林生态安全和林区社会稳定。同时,积极努力将森林生态核心区群众身份置换为森林管护员,引导群众转产转业,通过推广新能源、以电代薪等解决林区群众用能问题。四是完善多渠道投入机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思想观念从“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转变为“办多少事筹多少钱”,积极创新筹资模式,加快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高效率的投入体系。建立财政投入机制,县市发挥投资主体作用,集中财力办大事。各县市根据实际财力,投入更多资金,用于生态文明建设。加强项目和资金整合,以县市为主,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乱、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进一步将财政、农牧、环保、交通、水电、扶贫等涉农资金整合起来,集中捆绑使用,有针对性地集中投放到生态文明建设上来,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聚集效应。撬动金融资金支持,加强农牧村金融创新,积极搭建生态文明建设投融资平台,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农牧村资金互助组织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鼓励金融机构推出适合农牧业农牧民的小额信贷金融产品。探索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矿山使用权等抵押贷款,拓展生态文明建设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研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金融机构、产业大户、热心人士、外出务工经商成功人士等通过投资、捐助、认建、结对帮扶等多种方式参与支持生态文明建设。规范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运作程序,调动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引导农牧民自觉筹资,投工投劳。五是探索发展碳汇产业。甘南州草原广阔,森林浩瀚,河流、湖泊、湿地众多,形成了功能强大的固碳生态系统。初步探测,目前全州总固碳量达741万吨,年净固碳量达662万吨,按照固碳成本每吨280元计算,碳汇产业经济潜力约为18亿元。当前,国家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有关碳汇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定,为发展碳汇产业和建立碳汇交易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和操作模本。要探索开展碳汇核算研究,参与合作交流,发展碳汇产业,争取将甘南列为国家森林碳汇、草原碳汇、湿地碳汇重点产业地区,并进行试点交易。六是形成全民参与机制。群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受益者,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广泛参与者。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及时准确更新各类环境信息,扩大公开范围,保障公众知情权,维护公众环境权益。健全举报、听证、舆论和公众监督等制度,构建全面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有关组织可提起公益诉讼。在建设项目立项、实施、评价等环节,有序增强公众参与程度。引导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各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发挥民间组织和志愿者的积极作用。

5.加强绿色发展理念教育

一是提高生态意识。明确甘南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生态环境系统,是全省全州的“三条红线”之一。建设生态甘南,既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需要,也是顺乎民心民意的“人心工程”。牢固树立生态立州理念,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是甘南州发挥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希望所在,也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根本途径。二是崇尚生态信仰。建设生态文明,核心就是要树立生态信仰。生态危机的表现为环境危机、资源危机、社会危机、经济危机和信仰危机。我们要认识到,生态危机的根源是心态危机,也是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如果不能树立生态信仰,没有生态道德自律,所有的改善生态环境的努力都不能够全面深入,生态文明是一句空谈。三是强化生态教育。积极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从青少年抓起,从家庭、学校教育抓起,在全州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全州人民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全州人民教育体系和干部培训体系。将生态文化作为现代甘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挖掘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思想和资源,满足群众对生态文化的需求。积极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广泛开展绿色生活行动,推动全面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坚决抵制和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不合理消费。四是弘扬生态文化。甘南藏区的民俗宗教文化特色浓郁,历史悠久。甘南州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民居文化、民族风情、民间艺术等传统文化。要尊重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尊重当地群众风俗,充分挖掘宗教、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积极因素,凝聚和提炼生态文化。合理开发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建立甘南体育文化保护工作机制,发展和传承非物质文化的讲述者、表演者,建立特色文化名录。培养热爱传统文化、专业技术精湛的当地保护工作者,鼓励文化传承。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积极、合理的开发,加强民俗文化保护,促进传统民俗文化的对外传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