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典案例:长江实业成功胜过置地

经典案例:长江实业成功胜过置地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实力雄厚,置地也一直没有将竞争对手放在眼中,至于当时尚在发展阶段的长江实业,置地根本就没将其列入对手之中。然而,长江实业的老板李嘉诚决定,趁此机会虎口拔牙,杀一杀置地这只猛虎的威风。在这段时间里,置地虽然也紧锣密鼓地参加竞投,但他们万万没估计到名不见经传的长江实业会如此认真地研究自己和研究地铁公司。同一日,香港各大报章大字标题写出:长江实业击败置地。

经典案例:长江实业成功胜过置地

地铁工程,是当时香港开埠以来最浩大的公共工程,而地铁中环站和金钟站这两个位置最重要、客流量最大的车站的兴建权的竞投,引起了香港地立界巨头的普遍关注。

人们的目光大都投向置地地产。当年的置地,占有港岛区10多幢大厦,置地广场和康乐广场位于未来口环地铁站的两翼;更重要的是,当时的置地雄居香港地产界的霸主地位,无论是资金、实力还是名声都无人可与之抗衡。

因为实力雄厚,置地也一直没有将竞争对手放在眼中,至于当时尚在发展阶段的长江实业,置地根本就没将其列入对手之中。

然而,长江实业的老板李嘉诚决定,趁此机会虎口拔牙,杀一杀置地这只猛虎的威风。

当时的长江实业,成立刚刚6个年头,大部分地产都在南区边缘和乡村山野,在寸土寸金的中区没有一砖片瓦,想与实力雄厚的英资集团置地交锋,许多人都认为李嘉诚这次是疯了。

李喜诚却在考虑,表面看来是“志在必得”的置地,有没有失手的机会呢?他冷静地分析对手,得出的结论是乐观的。他认为,置地有两个不易察觉的薄弱环节,一个是过于妄自尊大,目空一切,未必会认真研究竞争各方的优劣,太以自己为中心,这样的企业往往容易“大意失荆州”。同时作为一个老牌的英资企业,置地的老板一直对中国政府怀有戒心,那么他的精力必被分散,分析完毕,李嘉诚决心打这一仗。(www.xing528.com)

知己知彼,才能在对手最薄弱的地方切入。李嘉诚看准置地自恃是大公司,不会认真研究合作方的弱点。于是他集中力量仔细研究地铁公司招标的真正意向,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港府的意图。他打听到港府准备以估价的原价批给地铁公司,但要求地铁公司用现金支付地款。

这时,李嘉诚分析地铁公司一定会出现现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于是他制订出两条对地铁公司有利的条款:一是由长江实业提供现金作建筑费;二是两个地盘均设计成一流商业大厦,大厦建成后全部出售、利益由地铁公司与长江实业共享,地铁公司占51%,长江实业占49%。

在这段时间里,置地虽然也紧锣密鼓地参加竞投,但他们万万没估计到名不见经传的长江实业会如此认真地研究自己和研究地铁公司。他们认为,凭实力,舍我置地又可取谁呢?1977年1月14日,香港地铁公司正式宣布公开接受招标竞投,共有30有财团、公司递交了保密的投标书。

长江实业中标。同一日,香港各大报章大字标题写出:长江实业击败置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