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交流型课程的设计与总结

交流型课程的设计与总结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交流型课程中,教师的角色首先是一个设计者。最后,教师应该是一个总结者,对交流的信息内容、交流的气氛状态、交流中涉及的问题等,做一个总结性发言。再如对法帖、书法作品的理解、评价,对书法某方面信息的分享、提示,对一次展览的观感,对自己创作的过程报告,等等,都可以拿来分享交流。因此,交流课本质上是一种激励课,在一个巨大的磁场中,完成所有参与者的同频共振。

交流型课程的设计与总结

点评课是老师评学生,问答课是学生问老师,这本身也是一种交流,但都体现为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交流课打破了师生交流的教学框架,转换成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虽然所有交流都是认知、态度、信息的交互过程,但关系变了,方式也就变了。交流课是一种各类信息全方位交互的互动过程。

在交流型课程中,教师的角色首先是一个设计者。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需要,设计并采取了这样一种课堂形式。其次,教师可以是一个主持人的角色,由他来主持交流活动。当然,这个角色也可以由班长、学习委员或课代表担任,也可以委派任何一名学员担任,而老师仅仅做一位听众。最后,教师应该是一个总结者,对交流的信息内容、交流的气氛状态、交流中涉及的问题等,做一个总结性发言。一般说来,交流过程中老师不会做任何的点评,因为那样会对学员的交流起引导性作用,从而不能畅所欲言。

交流课程的内容可以是丰富多样、不加任何限定的,如读书的信息、体会,学员读了一本书、一段书论、一个书法故事,自己有了体会,可以与大家分享。如学员书写实践的体会、体悟,在实践中感受到了什么,可以是收获,也可以是经验,可以是疑问,也可以是现象,现身说法,与大家交流。再如对法帖、书法作品的理解、评价,对书法某方面信息的分享、提示,对一次展览的观感,对自己创作的过程报告,等等,都可以拿来分享交流。如果交流是有主题、有中心、有范畴的,大家就要把注意力、话题集中到一个方面各抒己见了。(www.xing528.com)

交流课程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一个人为中心的主讲式交流,几个人为中心的群体性交流,不指定任何发言人的自由交流,分成小组之后的代表交流,等等。还可以进行同一题目的交流,如春节前大家写春联、写福字,同一字体训练心得的交流、同一技巧书写实践的交流等。

交流课程的核心目的,在于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在于创设人人有话说、人人能说话、人人有机会说话的气氛。正是在广泛参与、言无不尽的氛围中,每个人有所表现、有所收获。所谓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在这样的氛围和过程中有所体现了。需要注意的是,交流与讨论不同,交流是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心得体悟说给别人听,不存在正误之争,不像讨论课那样要分别正误优劣,更没有标准答案。因此,交流课本质上是一种激励课,在一个巨大的磁场中,完成所有参与者的同频共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