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焦点小组研究的应用和方法

焦点小组研究的应用和方法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20世纪末以来,焦点小组研究在政、商、社、传播等各界日渐普遍。焦点小组的引导者未必由研究者亲任,但必须充分了解研究的目的和方向。焦点小组开始时都要求成员保密,组内的发言不向外泄露,但研究者无法保证所有成员都遵守这一规条。焦点小组很方便与参与性研究结合,这两种模式都强调时间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思路都容易受其他在场者激发。

焦点小组研究的应用和方法

另一种定性求解研究是焦点小组(focus group)。它既不能提供定量推论所需的资料,也不对个人或组别进行详尽描述,但可以很快找出有助应用的分歧类别和背景。

自20世纪末以来,焦点小组研究在政、商、社、传播等各界日渐普遍。许多研究者喜欢它的简便快捷,通过此种方法可以较快地揣测出多类社会成员意见的动向。最有效的组合是六至十二位组员,叙谈90至150分钟。开会可采用多种形式,形式随和,可以是一帮街坊共聚一堂,也可以通过远程会议软件召集分隔各地的专家或高层人士,跨省越洋地同时讨论。开始时可以由主持人提出一些预定的问题,也可以让组员观看一部短片、阅读一页文字、讨论一个题目、参与一种游戏,然后进行讨论。

组员间的互相激发,有时会带出在个别访问中不会出现的内容。几个人在公共场所交谈,内容和气氛与两个人在办公室交谈或个人独处时想到的东西是不同的,留意到的东西也不一样。成员组合会对意见有重大影响,例如组内有女生,男生对某些话题的态度会不一样。组员相互的陌生程度、社会背景和意见的差异大小、歧见者的声浪强弱、讨论的程序等皆足以左右意见。对不同方法的选择,可以得到不同性质和内容的资料。严格而言,这种方法以“组”而不是“个人”为分析单位。个人和小组两层资料之间的分析如何结合,还没有太多共识。但两层资料的不同很容易开阔研究者的视野。

问卷调查的答案不同,焦点小组讨论的内容弹性颇大,各人的发言不以对错为准则,但不应离题忘记“焦点”。研究者需要准备十至二十条问题,并需保留时间让组员深化或扩展一些题内的内容,问题的内容由宽至狭,由对事实的对照到感性的抒发。有些问题可以直接提出,有些则需引导。例如对一些敏感题材,可以先让组员观看有关的报道、评论或电影片段,方便大家借题发挥。引导者不宜发表自己的意见。

焦点小组的引导者未必由研究者亲任,但必须充分了解研究的目的和方向。引导者须在有限时间内鼓励组员发言互动,不让个别组员独领风骚而其他人沉默不语,避免发言重复但也不让讨论离题,不宜催促组员但也要保证各个话题都得到足够的注意。(www.xing528.com)

焦点小组开始时都要求成员保密,组内的发言不向外泄露,但研究者无法保证所有成员都遵守这一规条。在讨论一些敏感题目时,组内的气氛会紧张起来,这种情况本身便反映出一些重要事象,值得继续讨论,但应避免损害组员心理和名声。研究者若无把握避免某些讨论损害参与者,应该早点转入另一话题。

除非组员反对,否则讨论可以录音或录像,至少要有人做详细记录。研究员观察的不单是交谈的内容(不论是非对错、相同相异,所有意念都在分析之列),还包括发言者之间的互相影响、组员对话题的理解。一些常用字眼在组里或个别组员间传达的意义可能异于约定俗成的意义,整理讨论内容时,应保留原来的语句和语气,文法错误、市井俚语或文绉绉的表达,都反映当事人的背景和态度。

一些人平时在个别对象面前不说话,在一组人之间可能变得多言。另一些人在个别对象前可以滔滔不绝,在一组人面前却噤若寒蝉。组员成分和关系都可以影响发言的内容。因此要留意,讨论进行顺利的小组,其成员未必能充分代表到研究对象群间的差异性。带领讨论者必须适时调节发言机会,鼓励不同意见者充分交流。

焦点小组是初步了解新事象的一种快捷方式,由于概念本身仍待界定,焦点小组讨论带来的资料本身不宜急求量化。焦点小组跟其他方法结合,有助于建构起多个角度下皆可接受的概念,然后量化推算。焦点小组被视为界乎定性和定量之间的方法,有人认为两面不讨好,既难找齐有代表性的样本,又不足以独当一面;也有人认为它提供一种独特的资料来源或是一种方便的资料搜集法。很多时候它会跟其他方法一起运用。焦点小组很方便与参与性研究结合,这两种模式都强调时间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思路都容易受其他在场者激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