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语料和方法:探究语言数据的应用和研究工具

研究语料和方法:探究语言数据的应用和研究工具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语言学的发展,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互为充,语言在身份研究中的中心地位得到确认,对语言、个体、社会关系的研究日益深入和全面。身份在话语中的构建引起学界的普遍关注。系统功能语言学家认为语类涵盖所有语篇类型。本章从语气、情态、评价、称谓等方面,从词汇语法层面,通过举例、对比,阐述以上语言手段在自我身份构建过程中的运用及其异同,可以为商务信函写作教材编写、课程教学或商务写作实践提供借鉴。

研究语料和方法:探究语言数据的应用和研究工具

关于“身份”(Identity)问题,一直存在现代的本质倾向和后现代的建构倾向的争论。前者认为“身份”取决于先天的本质,个人自然而然地拥有;后者认为“身份”是贯穿个体一生的、持续的、动态的建构过程,并且永不稳定、固定和统一(Isin & Wood,1999:15)。

Identity 源自拉丁词identita,意为“the same(同一性)”。“同一性”的提出源自作为社会主体的个人对自身生存状况和生命意义的深层次追问,是哲学历史上源远流长的主题。当今,作为众多学者在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进行广泛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一个个体所有的关于他这种人是其所是的意识”(Straffon & Hayes,1988),它在自我与社会的互动中建构,揭示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最初在形而上学层面的“同一性”的内涵被渐渐淡忘,“身份(也有中文文献翻译为‘认同’)”的主体性能动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的特征和含义得以强调和突出。

随着语言学的发展,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互为充,语言在身份研究中的中心地位得到确认,对语言、个体、社会关系的研究日益深入和全面。话语是特定语境中的言语行为。身份在话语中的构建引起学界的普遍关注。国内外专家、学者分别从对话、叙事、演讲、媒体或政治话语等不同的话语形式对身份构建进行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Bethan Benwell和Elizabeth Stokoe(2006)采用多学科视角,从理论和应用两方面对不同的话语语境中的身份构建进行了全面地阐述和探讨。

商务信函作为一种重要的书面语篇,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国际交往、沟通的各个领域,涉及商务活动的各个层面。为适应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需要,各高等院校、职业技术院校纷纷开设国际商务英语写作(或函电、或沟通)等课程。各出版社也顺应需求,出版了林林种种的信函写作教材。本章采用的真实信函作者为英美国家的采购商或者项目合作方;教材样函来源于国内2000年以后出版,供相关专业学生或业内人士学习使用的商务信函写作教材。

本章以40 例携带负面信息的商务信函(20 例源自商务活动实际,简称真实信函;另20 例源自商务英语信函写作教材,简称教材样函)为语料,通过对信函中采用的语气、情态、评价资源等语言手段的分析,指出真实信函和教材样函尽管传递的是负面信息,但信函作者通过上述语言手段,尝试构建平等、礼貌、积极、客观、强势、权威的自我身份。此外,本章还通过量化对比,深入探讨两类来源的商务信函在人称代词选择、语法隐喻分布、判定资源和称谓使用上存在的差异,及其对自我身份构建的影响,旨在为商务信函写作教材编写、课程教学或商务写作实践提供借鉴。

本章采用后现代建构主义的观点,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人际功能理论为框架,分析信函作者在负面信息的传递中,采取哪些有效的语言手段,构建哪些不同的身份,并尝试比较语言手段在两类来源的信函中使用的异同。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认为语类涵盖所有语篇类型。Eggins(1994)把语类看作是“有步骤、有目的的活动类型”,交际目的构成语类的核心。商务信函根据其交际目的可以分为请求类、促销类、负面信息类等不同语类。语类的不同决定着语篇的图式结构,影响着语篇的内容。王宏俐、郭继荣(2006)曾对20 篇推销信的图式结构进行分析。负面信息类商务信函作为一种特定的语类,以负面信息的传递为主要内容,以促进问题的解决为主要交际目的,一般包含称谓、阐述问题、表明态度、进一步说明问题、作者施加压力、要求对方解决问题以及结尾等部分。推销信函和负面信息类信函均服务于利益双方合作、竞争的商务语境,在结构方面大体相同。但是,问题的阐述以及作者向对方施加压力以促成问题的解决则是负面信息类信函所特有的、基本的语步。(www.xing528.com)

本章所采用的商务信函中所涉及的负面信息主要包含交货延误、工作疏忽、次品返修、项目终止,等等。由于负面信息的敏感性,及其对收信方,即读者的面子的潜在威胁及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信函作者尤其关注“如何写”,即需要通过哪些语言手段、策略,传递负面信息,达到信函写作的目的。

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语言的社会属性,认为语言作为人类交际的工具,具有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三大元功能,以此构成系统语言学的核心(Halliday,1994)。

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的人际功能用来表达讲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和他对事物的判断和评价等功能,协商、加固自我身份,建构交际角色间的关系。对人际功能的论述大多从语气和情态两方面着眼。在小句中,实现语气的成分称为语气成分,由主语和限定语构成。人际意义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是情态,是指不同值(如高、中、低值)的概率或频率或义务或意愿。情态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来表达(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2005:115−160)。

Martin 等学者建立的评价系统进一步拓展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意义框架(Martin & Rose,2003:23)。它包括态度、介入和级差三个次系统,注重词汇层面的评价功能的研究。人际功能还可以通过称谓、人称代词和语调等来实现。

本章从语气、情态、评价、称谓等方面,从词汇语法层面,通过举例、对比,阐述以上语言手段在自我身份构建过程中的运用及其异同,可以为商务信函写作教材编写、课程教学或商务写作实践提供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