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执行程序与审判程序的关系 | 民事诉讼法原理与实务

执行程序与审判程序的关系 | 民事诉讼法原理与实务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执行程序是人民法院依靠国家强制力,采取法定措施强制当事人履行义务,保证实现判决、裁定及其他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的程序制度。民事执行作为重要的诉讼行为,与审判关系非常密切。对于民事诉讼而言,审判程序是执行程序的前提和基础,执行程序是审判程序的继续和保障。依照检察监督,人民检察院依法对人民法院不当的执行行为予以矫正。

执行程序与审判程序的关系 | 民事诉讼法原理与实务

执行程序是人民法院依靠国家强制力,采取法定措施强制当事人履行义务,保证实现判决、裁定及其他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的程序制度。民事执行的一般程序包括执行程序的开始、进行和完毕,这是每个执行案件都经历的过程和步骤。但是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出现法定的情形,某些案件可能会出现执行中止、执行终结、当事人执行和解以及代为执行等情形,我们称这些为执行中的特别程序。

民事执行作为重要的诉讼行为,与审判关系非常密切。它们都是民事诉讼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民事诉讼而言,审判程序是执行程序的前提和基础,执行程序是审判程序的继续和保障。但两者存在很大的区别:首先,执行程序是以司法执行权为基础,而审判程序则是以审判权为基础;其次,执行程序是由多种执行方式和强制措施构成的单一程序,而审判程序是适用多种程序审理不同案件的程序;最后,执行程序的主要任务在于实现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而审判程序的主要任务是依法确认权利义务关系或者确认事实状态并作出裁判。(www.xing528.com)

设立执行程序对维护人民法院的裁判和法律的尊严,保障债权的实现,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实践中,由于多种原因,相当一部分判决、裁定没有得到执行,“执行难”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为了依法及时、有效地执行生效法律文书,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除了现行《民事诉讼法》专编规范执行程序以外,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执行方面的司法解释,以此指导实践中的执行工作。如具体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199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200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200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公开的若干规定》(200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200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委托执行若干问题的规定》(2011)等。另外,《民事诉讼法》第235条明确规定了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依照检察监督,人民检察院依法对人民法院不当的执行行为予以矫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