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习方法: 聚焦于提问而非回答

学习方法: 聚焦于提问而非回答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Method 75:“问”比“答”更重要很多学生怕发问的原因,是怕老师或同学认为他问得太浅或太蠢,令人发笑。开设“提问墙”。为了鼓励自己和更多的同学学会提问,可以在教室里开设一面“提问墙”和“答题窗”,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和回答出来的答案贴在上面。这样同学课间课后都会聚集到“提问墙”前相互讨论,变原来的“要我问”为“我要问”了。问题一经被断定是哪一类,学生就应立刻知道自己的“不知”是在哪方面的。

学习方法: 聚焦于提问而非回答

Method 75:“问”比“答”更重要

很多学生怕发问的原因,是怕老师或同学认为他问得太浅或太蠢,令人发笑。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不敢提问主要是对学习上的问题有一种畏惧心理,害怕自己的不懂会招来老师、同学的耻笑。这种畏惧心理是一种不良的情绪表现,长期下去,对大家的心理健康很不利,也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怎样才能克服畏惧,变得勇于提问呢?

(1)自我提示法。

在铅笔盒里放一些提示性的小纸条,如:“今天你提问了吗?”“我爱读书,我会思考,我敢提问。”“大胆提问我最棒!”让自己时刻感受到敢于提问是光荣、自豪的事情,没有什么值得害羞的,相反,不敢提问题才会被人笑话的。

(2)开设“提问墙”。

为了鼓励自己和更多的同学学会提问,可以在教室里开设一面“提问墙”和“答题窗”,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和回答出来的答案贴在上面。这样同学课间课后都会聚集到“提问墙”前相互讨论,变原来的“要我问”为“我要问”了。(www.xing528.com)

学而不问,不是真正的学习。发问的第一个黄金定律就是要脸皮厚!就算是问题再浅,不明白的就要问;无论任何人,只要能给你答案,你都可以问。问问题从来没有深浅之分。正相反,在学术上有很多重要的发现都是由几个浅之又浅的问题问出来的。学术上的进展往往靠盲拳打死老师傅。很多作高深研究的学者之所以要教书,就是因为年轻学生能提出的浅问题,往往是一个知得太多的人所不能提出的。虽然问的问题无所谓深浅,但愚蠢的问题却是不胜枚举。求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弄清什么问题是愚蠢的或是多余的。若不发问,就很难学得其中奥妙。

老师因为学生多而不能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花很多时间。认真的学生就应该在发问前先做准备工夫。这工夫是求学上的一个重要过程。孔子说得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分清楚“知”与“不知”,最容易的就是做发问前的准备工夫。这准备工夫大致上有三个步骤。

第一,问题可分三类——A、“是什么”(What),B、“怎样办”(How),C、“为什么”(why)。学生要先断定问题是那一类。A类问的是事实;B类问的是方法;C类问的是理论。问题一经被断定是哪一类,学生就应立刻知道自己的“不知”是在哪方面的。若要问的问题是多类的,就要将问题以类分开。这一分就可显出自己的“不知”所在。

第二,要尽量将问题加上特性。换言之,你要问的一点是愈尖愈好。

第三,在问老师之前,学生要先问自己问题的答案是否可轻易地在书本上找到。若然,就不应花老师的时间。大致用以上的步骤发问,自己是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答案的。若仍需问老师,你发问前的准备工作会使老师觉得你是孺子可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