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方军事地理聚焦于许洛地区

北方军事地理聚焦于许洛地区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整个北方真正能够供给物资兵源的,唯有兖州、豫州、司州和冀州而已,这四州因其资源产出成为北方军事的重要战略支撑。[22]总体上看,随着三国时期经济、政治和军事形势的发展,北方军事地理重心也经历了一个变迁的过程。由于曹操在许昌地区搞屯田制,使得黄河地区的恢复较快,经济、政治重心由传统的冀州、邺城转向黄河地区的许昌、洛阳等河南中西部地区。

北方军事地理聚焦于许洛地区

东汉末年的长期战乱,造成中央政府式微中原地区的经济、社会遭受根本性的破坏,豫西地区作为传统军事政治重心的地位陡降。曹操于官渡一役击败袁绍,统一北方,将汉朝旧有领土的一大半系归麾下,在地理空间上建立起巨大的优势,为孙刘两家所恐惧,这也是引发两者联合抗曹的根本原因。诚如诸葛恪所说,“昔秦但得关西耳,尚以并吞六国,今贼皆得秦、赵、韩、魏、燕、齐九州之地,地悉戎马之乡,士林之薮。今以魏比古之秦,土地数倍;以吴与蜀比古六国,不能半之”[14]。然就军事地理重要性而言,这时较秦汉又有了较大变化。即使到了魏明帝曹叡时,从杜恕要求务本节用以安民事的上疏中,可略观其一二。“今大魏奄有十州之地,而承丧乱之弊,计其户口不如往昔一州之民,然而二方僭逆,北虏未宾,三边遘难,绕天略匝;所以统一州之民,经营九州之地,其为艰难,譬策羸马以取道里,岂可不加意爱惜其力哉?”[15]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今荆、扬、青、徐、幽、并、雍、凉缘边诸州皆有兵矣,其所恃内充府库外制四夷者,惟兖、豫、司、冀而已”[16]。整个北方真正能够供给物资兵源的,唯有兖州、豫州、司州和冀州而已,这四州因其资源产出成为北方军事的重要战略支撑。其中,兖州为古九州之一,介于黄河与济水间,大体上在今山东西部、河北南部及河南东北部,治陈留、东郡、济阴、山阳、任成、东平、济北和泰山八郡[17],治所在昌邑(今山东巨野东南)。汉献帝初平年间,曹操镇压黄巾军起义后,即在与吕布和袁绍的激烈争夺中占得兖州,并以此为根据地进占豫州。

豫州在三国以前,就是传统的政治经济中心。三国时期,豫州共治颍川、襄城、汝南弋阳、梁国、陈郡、沛国、谯郡、鲁郡和安丰等十郡[18],是曹操着力恢复发展的地区。曹操任用枣祗招募百姓搞屯田制,对颍川郡经济的恢复起到了直接的作用。后来曹操之所以挟持汉献帝迁都许昌,正是因为地区经济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支撑皇室政权的存在。司州又名司隶,治河南、原武、弘农、河东、平阳、河内和野王七郡[19],包括今陕西中部、山西西南部和河南中部地区。司州作为北方统治者庇护西南地区的屏障,所临江河险要地势较多,是中原政权对抗外部威胁的主要防线。如果说兖州是曹操起兵创业的早期根据地,冀州则是曹操的立国之本。在《尚书·禹贡》中,冀州是九州之首,属北方枢纽地带,“带甲百万,谷支十年”[20],早年为袁绍经营之地。袁绍与董卓反目后逃奔冀州,被拜为渤海太守,并从韩馥手里得到了冀州。这时沮授建议袁绍以渤海和冀州为根基,讨伐四方,号令天下。“济河而北,则渤海稽首。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众,威震河朔,名重天下。虽黄巾猾乱,黑山跋扈,举军东向,则青州可定;还讨黑山,则张燕可灭;回众北首,则公孙必丧;震胁戎狄,则匈奴必从。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比及数年,此功不难。”[21]从沮授的分析可见,冀州北临幽州,东向青州,南凭济水,是军事核心地区。建安十八年(213)五月,汉献帝使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命曹操为魏公,以冀州十郡封之。“今以冀州之河东、河内、魏郡、赵国、中山、常山、巨鹿、安平、甘陵、平原凡十郡,封君为魏公。”[22](www.xing528.com)

总体上看,随着三国时期经济、政治和军事形势的发展,北方军事地理重心也经历了一个变迁的过程。由于曹操在许昌地区搞屯田制,使得黄河地区的恢复较快,经济、政治重心由传统的冀州、邺城转向黄河地区的许昌、洛阳等河南中西部地区。而后,随着魏蜀吴三国对峙的持续,战线南移,军事对抗线由黄河向长江流域推进,许昌和洛阳地区成为曹魏政权南下和西进的战略后方,曹魏以此为军事地理中心沿黄河向南、向西和向东各个方向延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