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颈长鼻:探秘珍贵动物的熙攘世界

长颈长鼻:探秘珍贵动物的熙攘世界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乍来的人似乎难以相信,这就是举世瞩目的、我国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联合建立的、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高山营地。他们以自己的成就回答了世界人民的关注。即使是无生命的土壤、水,也和植被、动物有着直接的关系。这里是珍贵动物熙来攘往的世界,很多都在国家一二类保护之列。据初步调查,这里有包括珍贵动物的兽类100多种,鸟类200多种;有水青树、连香树、四川红杉等高等植物4000多种。

长颈长鼻:探秘珍贵动物的熙攘世界

出了保护区管理局,艳阳下白雪银峰的四姑娘山光辉夺目,使得被森林覆盖的千山万壑更加苍茫碧绿。我们沿着皮条河南岸行七八里,已进入了研究中心的臭水沟、白岩观察点的区域。但我们还要爬山,向海拔2520米的野外高山营地攀登。

溪水湍急,险峻的山崖上还残存着积雪。没走多远,我身上的衣服汗湿了,鞋袜、裤子也被露水打湿。头上冒着热气,嘴里喘着粗气。但是,走在前面的中国专家组副组长、身材魁梧的胡锦矗教授和瘦小精明的胡铁卿工程师,却像是在悠闲地散步。我比他们年轻,所以有些不服气地嘟哝着。胡教授笑了:“我们天天爬山,要有你那么多的汗淌,早就脱水变成木乃伊了。”

后来我才知道,今天这段路,算是“一级”。他们每天要在比这险峻得多的山道上不断地巡回观察,不能说话,也找不到人说话,只是默默地工作着。

最可恶的是山蚂蟥,它们一听到脚步声,就从杂草、树叶上抬起身来。你还未在意,它已把丑陋的身子吸附到你的身上。别看它又小又细,吸饱了人血,它就会撑得又肥又大。我们只得时时停下清除身上的吸血鬼!

一只红眉朱雀从头顶挟翅而过,留下了三两声婉转的啁啾。胡工程师回头对我说:“你马上就能看到正在盛开的团叶杜鹃和美丽杜鹃。”

刚拐过山弯,在青翠翠的绿海中,果然耀起一簇簇、一片片、紫莹莹、粉嫩嫩、红艳艳的杜鹃花。它和江南一带的杜鹃花(又名映山红)相比,树高、叶肥、花大。我国的杜鹃向来以品种多而著称,尤以云贵川为最。由于高山垂直气候带的差异,它们随着季节,三四月从山下向山上依次吐艳,直到8月,还是高山杜鹃的盛花期。附生在大树上的杜鹃,甚至到11月份还是花朵灼灼。正是这样,它令世界各国公园所垂涎。随着杜鹃花的灿烂怒放,团团锦簇,红眉朱雀也愈来愈多。我在猜测着这种鸟儿和花儿的关系。胡教授说:“是的。红眉朱雀喜爱啄食杜鹃花。”

刚到达山脊,翠绿的珍珠松夹道而立,优美的树冠绿得耀目,绿得清新,绿得如云浮在头顶。我们才跨进林下,就像跃入一泓碧水,尽情沐浴……教授轻声说:“这是迎宾大道!”

经他这么一点化,那排列两旁的珍珠松,犹如一列仪仗,风正拂过林间,吹奏起震撼心灵的生命之歌……

几只白腰雨燕在翘首探望蓝天白云的麦吊云杉和比熊猫历史还要悠久、号称活化石的水青树上空纵横驰掠。想到它们的巢要建在崖石上,我试探地询问:“离白岩不远了吧?”

胡工笑我是“现烧热卖”——他们昨晚才告诉我,观察点因有块白色巨岩而得名,刚才又用红眉朱雀和杜鹃花的关系提醒了我。尽管如此,若不是他们的指点,我还是怎么也找不到谦逊地躲在绿海红花中的营地。说是营地,只是三顶蘑菇般的白色帐篷和一顶烟熏火燎的板棚。

在这里苦心经营过的老“卧龙人”,却仍然亲切地叫它为“五一”棚。几年前,胡教授带领几位同志看出了这块荒野的价值,创建了这个科研基地。那时生物学家们从泉眼挑水到仅有的一间板棚,需爬51步山坡,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落脚处,竟蹬出了51个台阶。连大熊猫也常来做客,坐在几米远处瞅几眼,吃点鲜笋,又悠然而去。乍来的人似乎难以相信,这就是举世瞩目的、我国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联合建立的、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高山营地。

从今年1月份开始,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聘请了专家来到这里,和我国动物学家一起进行研究工作。他们以自己的成就回答了世界人民的关注。

是的,它太静谧而平淡了。这里没有蛛网般的电线,没有高耸的楼房,没有现代化的交通,甚至没有人声的喧哗,连炊烟也只轻云般袅袅,只有穿谷踏岭的微风悄悄地拂动着寂静。

然而,在绿色的帷幕中,却有着一个喧嚣的生命世界。科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帮助人们打开这座生物宝库。你想在密林野地看到珍禽异兽的生活,除了智慧,还需要耐心和机缘。

远山,珍奇的白马鸡在一声声唤着。我们去拜访金丝猴,却在白岩的上方,发现了一片树林的皮都被剥掉。八仙花和杜鹃花也断枝残叶,像是遭受了一场灾难,大自然为何专门肆虐这片地方?胡教授的手指触了一下被剥了皮后冒出的树浆,宣布:“昨晚金丝猴在这里进了晚餐,又呼啸而去了。它是典型的树栖动物,一切活动都在树上,三四米的距离,一跃即过。”(www.xing528.com)

正行走间,胡教授突然蹲下了身子,他看到草莽中有一堆粪便。我们却发现了前面的箭竹丛中大熊猫的通道。在一摊明显地留有未消化的箭竹纤维粪团边,到处是它用牙剥下的笋衣、断笋、箭竹梢和根部(它只吃中间那个部分)。胡工一数,有40多团粪,轻声说:“熊猫在这里美美地生活了2天。正常情况下它每天拉粪20多团。在野外,常依靠粪便量推测它在一处栖留的时间。”

我则奇怪胡教授还蹲在那里。

他发现的是豹子的粪便。豹是大熊猫的天敌。

我正担心这只大熊猫的凶吉,胡教授已站了起来,一甩手,将拨拉粪便的棍子丢掉,松了口气:“豹子来迟了一天,熊猫早走了。是头水鹿遭了殃,粪便中都是它的毛。”

“它不跟着追?”我问。

“熊猫也有避敌的绝招,要不早就绝种了。但由于保护区内禁猎,豹、熊,特别是豺狗的增加,确实对保护大熊猫提出了新的课题——既要维持生态平衡,又要适当消灭大熊猫的这些天敌。要做的工作太多。”

他指着一棵大树,说是不久前曾有两头熊猫坐在上面乘风凉,他在旁边伏了两三个小时,观察它们嬉戏的憨态。但不远处却是黑熊在树上架的一个窝,枯枝上还像有残留的喜鹊窝。

有着华丽羽毛的唐氏白斑啄木鸟,一边笃笃笃地敲着树干,一边沿着树干作螺旋式的旋转。为了选取最好的角度拍摄下它最好的神态,胡教授在树丛中等了好长时间。

大熊猫的粪团

是的,在胡教授和胡工的眼里,这里是一个生趣盎然的世界,天空有飞鸟,栖息森林的有金丝猴、隐纹花鼠、啄木鸟、旋木雀。隐居在林下的是林麝、鬣羚、岩松鼠、红腹角雉、白雉、水鹿、牛羚、金猫、豹、豺。林下穴居的有各种鼠类和豪猪。它们各自占据一定的空间,形成一个立体的生态体系。即使是无生命的土壤、水,也和植被、动物有着直接的关系。牛羚嗜食含有盐分和硫黄的“臭水”。大熊猫专喝流水。水鹿则不管流水、静水之分,想喝就喝,有了疥癣,还专找含硫的水沐浴消炎……

这里是珍贵动物熙来攘往的世界,很多都在国家一二类保护之列。据初步调查,这里有包括珍贵动物的兽类100多种,鸟类200多种;有水青树、连香树、四川红杉等高等植物4000多种。但它们怎样互相赖以生存、互相制约、共同在这里生息繁衍的呢?又怎样才能保护大熊猫,使其种群恢复、摆脱绝灭的厄运呢?这正需要科学去揭示其中的奥秘,也是作为尖兵的高山营地的任务。

它在眺望自己的家乡

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捕捉大熊猫的课题,紧迫地提到中外专家的面前。但按照科研要求捕捉大熊猫,谈何容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