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肖复兴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重要写作技巧解析

肖复兴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重要写作技巧解析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章的结构处理,也应该是这样有讲究才行。这应该是我们学习写作必须努力的方向,也是文章结构处理的难点。这一篇文章运用了折叠、悬念和衬托三种方法,只是想说明文章结构的方法多样性,不是说一篇文章非得用这样几种方法。这三种方法,尤其是第一种“折叠法”,我以为运用起来最为实际,特别是在文章材料先后的处理,和文章开头的设计方面,尤为常用和便捷。

肖复兴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重要写作技巧解析

一篇文章的结构处理,就像一座花园布局的设计,从哪儿入门,从哪儿出门,哪儿是重要的花坛,哪儿是连接花坛的草坪树木,哪儿是曲径通幽的甬道,哪儿是休息的座椅,等等,设计时都是有讲究的。文章的结构处理,也应该是这样有讲究才行。就像好多花园看上去非常漂亮,却看不出一点人为设计的痕迹,好的文章结构也应该是鸟飞天际了无痕迹一样自然才是。这应该是我们学习写作必须努力的方向,也是文章结构处理的难点。

当然,这和文章的构思有关,但结构又不完全等同于构思,而应该是在构思完成之后具体的安排。构思是设计的蓝图,结构则是能够具体落实在实际中的立体三维图纸了。

很多同学读过我的《喝得很慢的土豆汤》之后,都觉得写得不错,而且认为很自然,以为生活的实际就真的如文章写的那一种顺序,写作就是顺着这个顺序,水一样地流淌下来,完成得很方便。其实不是这样的,文章是经过构思之后进行了结构具体安排的结果。

这篇文章的构思很明确,围绕着土豆汤和那个胖乎乎的小姑娘服务员做文章,一共包含着三次喝土豆汤:第一次是暑假里,我和妻子和孩子,在与孩子分别之际,全家一起喝土豆汤;第二次是两个月后,我和妻子路过这家餐馆,一起喝土豆汤;第三次是又过了几个月,冬天到来的时候,我看见小姑娘和从老家来北京看望她的父亲一起喝土豆汤。

如果按照时间顺序,应该是这样才对。如果按照我有了写作的冲动并有了文章最初的构思,应该是在第三次看见父女喝土豆汤的时候,才将前两次一下子想了起来,串联了起来。

但是,同学们现在看到的文章的结构,既不是按照真实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也不是按照最初构思的思路来写的,而是将第二次放在文章的开头来写。我将这种方法称之为“折叠法”,就像把一张纸先叠起来,把纸的头部折进中间,将纸的中间折到了外面,成为了最前端。具体到这篇文章,是将第二次喝土豆汤折出到最外面,即开头部分,最先来写,而将第一次喝土豆汤折了进去,放在中间来写。

纸还是那张纸,但经过这样一叠,纸的形状变了,折纸才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www.xing528.com)

为什么要这样折叠一下,即将时间顺序置换一下呢?这样做的好处在哪里呢?这样写,在于可以使文章有了一点悬念:为什么你们第二次来喝土豆汤,时间已经过去了两个月,那个小姑娘还记得你们,而且记得你们和孩子一起来时坐的位置,喝的就是土豆汤?这个问号,在读者一开始读文章的时候,就很容易打在心里。如果按照事情发生的顺序来写,文章的开头,就失去了悬念。悬念如果能够适当地运用在一般的散文或我们同学的作文中,会起到不错的效果,可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吸引读者读下去。

需要注意的是,悬念不是人为的设置,不是为悬念而悬念的故弄玄虚。我的好多篇文章并没有悬念,为什么这篇文章运用了悬念?因为生活的素材为我提供了悬念的可能性,而且非常自然,符合文章中的人物和读者双方面的心理期待,这样的悬念,是生活本身为我们提供的方便,而不是我们自己故意为之,这样才是最好的选择。文章的“折叠法”的运用,主要不是为了设置悬念,而是为使得文章的开篇更能够吸引人,使得文章更紧凑,节奏感更强,尽量可以避免流水账。

这篇文章还有一点,同学们也应该注意到了,即题目中的土豆汤前有一个“喝得很慢”的限制词。这个限制词,也是文章构思重要的一部分,也就是喝土豆汤,而且喝得很慢,构成了构思的两个层次:为什么喝土豆汤?又为什么喝得很慢?便是文章要解决的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解决了,读者清楚了,文章就达到目的了。

那么,怎么解决这两个问题呢?喝土豆汤好说,三次喝的都是土豆汤嘛。喝得很慢呢?前两次我们和孩子以及我和妻子喝得很慢,不是文章的重心,文章的重心,是小姑娘和她的父亲分别好几年后重逢时喝土豆汤喝得很慢。前两次喝得很慢,完全是为了衬托第三次的很慢;前两次的很慢,是为了衬托第三次很慢的出场;前两次的很慢,是第三次很慢的前奏和回声,因此才会把亲情衬托得更加动人,就如文章所写的那样:“没有比亲人之间分别的思念和相逢的欢欣,更能够让人感动和难忘的了。亲情,在那一刻流淌着,润湿了所有的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这句话,与其说是点题,不如说是我为这一对父女所感动,是这篇文章最初写作由来的根本点,是前两次的很慢与第三次的很慢的一种融合与交响。

这一篇文章运用了折叠、悬念和衬托三种方法,只是想说明文章结构的方法多样性,不是说一篇文章非得用这样几种方法。同学们学会其中的一种方法,能够恰当地运用在文章的结构中,就是成功。这三种方法,尤其是第一种“折叠法”,我以为运用起来最为实际,特别是在文章材料先后的处理,和文章开头的设计方面,尤为常用和便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