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反坦克导弹:弹箭旋转空气动力效应

反坦克导弹:弹箭旋转空气动力效应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旋转飞行方式在第一代和第二代反坦克导弹中应用最广。旋转反坦克导弹通常采用无尾式气动布局, 通过燃气摆帽或燃气扰流片实现单通道控制。我国的“红箭”-73 反坦克导弹 仿制自AT -3 反坦克导弹。“红箭”-8 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 也是无尾式气动布局。

反坦克导弹:弹箭旋转空气动力效应

旋转飞行方式在第一代和第二代反坦克导弹中应用最广。 旋转反坦克导弹通常采用无尾式气动布局, 通过燃气摆帽或燃气扰流片实现单通道控制。 苏联的第一代反坦克导弹“赛格” ( AT-3), 采用旋转飞行方式和发动机喷管斜置与尾翼安装角配合获得所需要的转速, 以及安装燃气摆帽作为执行机构实现单通道控制。 我国的“红箭”-73 反坦克导弹(图1.1) 仿制自AT -3 反坦克导弹。 在“红箭”-73 反坦克导弹研制完成后, 为了提高破甲能力, 在头部安装了前伸杆, 即 “红箭”-73B(图1.2) 和“红箭” -73C, 形成了“红箭”-73 系列反坦克导弹。

“红箭”-8 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 也是无尾式气动布局。 采用了带安装角的4 片卷弧翼, 使导弹可获得所需的转速, 以燃气扰流片实现单通道控制。与“红箭”-73 类似, 在“红箭”-8 的基础上又研制成功了“红箭”-8A (图1.3)、“红箭”-8C、 “红箭”-8E 和“红箭”-8L 等, 形成了“红箭”-8 系列反坦克导弹。

图1.4 所示的“霍特” 远程反坦克导弹由法国和德国联合研制, 也是无尾式布局,最大射程为4 km, 采用车载或机载筒式发射和推力矢量控制以及红外半主动自动有线指令制导, 安装4 片卷弧弹翼使导弹获得所需要的转速, 通过燃气扰流片完成单通道控制。

图1.1 “红箭”-73 反坦克导弹

(www.xing528.com)

图1.2 “红箭”-73B 反坦克导弹

图1.3 “红箭”-8A 反坦克导弹

图1.4 “霍特” 远程反坦克导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