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央视节目《法制在线》:调解庭工作引起上级关注,带来变化!

央视节目《法制在线》:调解庭工作引起上级关注,带来变化!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调解庭的工作引起了上级的关注,在中央政法委的推荐下,中央电视台《法制在线》节目为我们专门制作了一期节目。这次难忘的央视经历,带给我太多的变化。就像我到央视录节目一样,可以有效对冲自卑,也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自负。

央视节目《法制在线》:调解庭工作引起上级关注,带来变化!

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调解庭的成立,立即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轰动效应。省高级人民法院、省委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简报的形式介绍了这一做法,新华社为此发了通稿,全国的各大报纸、各大门户网站对此都发了专门的报道。《民主与法制》的一个记者连续跟踪采访了两周的时间,后来专门发了长篇的通讯,调解庭成立所带来的轰动效应,一时间达到了空前。

调解庭的实际工作也取得了突出的成效。调解庭成立初期,一共有六名工作人员,我、杨心冰、唐海燕是中院的,还有三名是从基层法院抽调的,王海波是香河法院的调解能手,李苹来自安次区法院,刘勤是广阳区法院的一位老同志。我们六个人亲如手足,大家拧成一股劲儿,全力以赴干工作,在调解庭这个全新的工作平台上,努力发出自己的光和热,像精心照顾一个新生的婴儿一样,我们认真地做好调解庭每一天的工作,因为我们心里都很清楚,干好工作不只是一名法官的职责,还决定着调解庭的存留。截止到当年的年底,我们一共调解结案126件,相当于全院民事案件的20%。我们五个人只是全院民事审判人员的十分之一,却干了五分之一的工作,且全部是调解结案,真正的案结事了。工作之中,我们还总结出“四段八步式”的工作模式,对先行调解工作最大程度地予以规范。《人民法院报》的头版头条对我们调解庭的工作模式予以充分的肯定并予以转发报道。调解庭第一年的工作实现了开门红,得到了普遍的认可,打消了各种的怀疑、嘲讽和诋毁。

调解庭的工作引起了上级的关注,在中央政法委的推荐下,中央电视台《法制在线》节目为我们专门制作了一期节目。《法制在线》是访谈类型的节目,在深入采访的基础上,还需要两位嘉宾与主持人共同录制。我从一开始就认为嘉宾与我无关,那么多领导呢,不会也不可能轮到我,我把精力放在素材的收集、案例的选择以及一些文字材料的起草上。最后也不知是什么原因,领导决定我和政法委的另外一位领导做央视的嘉宾,我当时就蒙了,出名的机会这样突然间摆在自己的面前,不敢相信,心里又是无比的兴奋,例行地推托一番之后,就答应下来,心里还是有点美滋滋的。此后的几天,我都是在强烈的兴奋和紧张中度过的,晚上都在琢磨着话怎么说,形象怎么展示,常常紧张得手脚冒凉汗,老是做梦节目给录砸了,丢人现眼,让人指责。

在这样极度忐忑的情绪下,终于等到了节目的录制。那天是下午去的北京,录制的地点是在世纪坛的地下,中央电视台在那有个专门的制作室。到了以后,先是在编导的指导下,进行彩排,按照剧本对台词,我极其紧张,说话嘴不利索,结结巴巴,编导越是让放松就越是紧张,离录制时间越近就越着急,到最后我看编导都有点面带失望之意了,可我就是找不到点,按说关键时刻不掉链子是我的特长,可这次咋不灵了呢。就这样三个多小时过去了,编导说就这样吧,先吃饭,饭后马上就开始录制。说也奇怪,一到了节目演播厅,化妆师给我做完造型后,我的心情逐渐平静了下来,可能是应了那句话,物极必反,紧张到了极点反倒不紧张了,开弓没有回头箭,事已至此,只能硬着头皮往上冲了。这时,主持人崔志刚也进了演播室,说到崔志刚,他可是我的偶像,特别喜欢他低调内敛的主持风格,后来他又成了中央台《新闻广场》的主播,虽然不是大红大紫,但是稳健的播音风格却是独树一帜。他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了解我们的情况,也进行了自我介绍,原来他是邯郸人,遇到老乡了,还有什么可紧张的。在节目的录制过程中,我基本上没有紧张,甚至是超水平的发挥,整个节目一气呵成,仅一遍便顺利完成。我们的表现,得到了崔志刚老师的肯定,还专门表扬我老练,有做演员的潜质,我心里的那个美劲儿就别提了。(www.xing528.com)

这次难忘的央视经历,带给我太多的变化。节目播出后,我就出名了。媒体的力量太强大了,我当时接到了好多的电话,还有很多不知名的人的来信,当然这些信大多数是来自出版社的,说只要出多少钱就可以得到我所录制节目的光盘,有点可惜,我没有钱,枉顾这些好心的单位。其实最珍贵就是这次经历本身,它在更高的层面上对我们的调解庭给予了肯定,在更大的层面上增加了我的自信,更加坚定了自信立命的决心。

我始终相信一个人是有两个世界的,一个是可见的外部世界,一个是不可见的内心世界。如果非要对两个世界进行比较,内心世界还是更重要一些,因为它决定着一个人本质上的一些东西,也决定着你外部的世界,就像一棵树,它的树干、树枝、树叶重要,它的花朵果实也重要,但是你见不到的树根才是最重要,没有树根就没有前面所说的一切。对外部世界的选择,比如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是会影响内心世界的。我的内心世界中,经常出现自卑、自信、自负的波浪,这是真实的,如何调高自信的占比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按照一种有效的标准,选择自己的行为,清楚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在可控的范围内冒一下险,尝试一下自己没有做过的事。就像我到央视录节目一样,可以有效对冲自卑,也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自负。当然你发现自己成功完成了一件全新的充满挑战性的任务的时候,就是收获自信最多的时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