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摄像与传播:电视摄像教程

摄像与传播:电视摄像教程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摄像机“观察”事物的方法与人类眼睛相似,但不完全相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首先观察到的是体积较大,较明显、较清晰的物体。为了引起观众的无意观察,摄像师在拍摄时可以有意地让被摄主体处于构图的中心,拥有较大的面积,将其安排在画面最前面,如在新闻采访时就往往把被采访者安排在画面最前面,并给予最清晰的对焦。

摄像与传播:电视摄像教程

视神经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视网膜所得到的视觉信息,经视神经传到大脑。视知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视觉经过眼和脑两次高度选择后,脑得出的影像并不是完全客观的,而是一种人为处理过的视像。

若一个人由于近视而视觉模糊,那么他观察所获得的信息就与正常人大不相同。他看到的影像是模糊的,他的感觉是迷茫的。在美国影片《珍珠港》中就有模拟这种视觉感受的场面,女主人公眼中的世界是模糊不清的,表现出她在遭到袭击之后,在高度紧张状态下的情绪状态。

从视网膜受到刺激到大脑中得到形象,经历了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简化提炼过程。摄像机“观察”事物的方法与人类眼睛相似,但不完全相同。摄像机是将视野内的一切景物都如实地记录下来,保证在相同焦距上的景物都同样清晰。

一些摄像师在拍摄完成后才发觉画面中有影响内容的其他形象存在,如出现在被摄主体头顶上的树枝,背景中某个局外人物的活动,等等。这就要求摄像师在拍摄过程中,不仅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被摄主体上,也要考虑画面各部分的形象。

1.无意现象

在视知觉中,由刺激物的某些特点直接引起人们的兴趣所进行的观察称为无意观察,引起无意观察的物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刺激强度较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首先观察到的是体积较大,较明显、较清晰的物体。为了引起观众的无意观察,摄像师在拍摄时可以有意地让被摄主体处于构图的中心,拥有较大的面积,将其安排在画面最前面,如在新闻采访时就往往把被采访者安排在画面最前面,并给予最清晰的对焦。(www.xing528.com)

(2)突然出现或消失的刺激物,或者不断变化、闪烁的刺激物容易形成无意观察。动物都有趋利避害、自我保护的意识。很多动物的视神经对运动的物体敏感,而对相对静止的物体不敏感,人类也是如此。电视摄像在拍摄时应尽量让被摄主体活动起来,以吸引观众视线。

(3)为了突出刺激物,常通过强烈的虚实对比、影调对比、色彩对比、动静对比来表现。摄像师可以利用长焦镜头、大光圈实现小景深效果,将清楚的主体安排在完全虚化的背景之上。运用影调和色彩,将明亮的被摄主体安排在较暗的背景或相反色调的背景当中,也是影视工作者常常使用的一种表现方法。

2.有意现象

在无意观察的基础上,因受到外界压力或引导而进行的有目的的观察,称为有意观察。有意观察是在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能力,建立在一定注意的基础上,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根据自己的需求、爱好,集中精神进行的有意识观察和想象。

比较电视画面与摄影作品,其相同点就是,两者都要有能够为观众所注意的物体或主体。不同之处在于,电视画面可以用多种手段进行画面布局,例如主体的动作、镜头动作和蒙太奇,画面镜头保留的时间比较短。摄影作品可以让观众长时间地仔细观察,慢慢品味,但是它的表现手法就不如电视那么丰富多样。另外,电视画面随着声音的加入和时间的流动,有了更大的表现空间。

摄像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和传播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拍摄过程中运用各种方法将所要表达的东西直接或间接地表达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