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贫困问题及解决方案

城市贫困问题及解决方案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企业结构调整以后出现的下岗、失业人员出现的贫困问题也是城市新贫困现象。这一类由于天灾人祸等不可抗拒的外力导致家庭变故而形成的贫困问题也是典型的城市新贫困问题。城市新贫困问题一方面表明社会发展过程中问题的不可预测性,另一方面也表明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的必要性。

城市贫困问题及解决方案

城市社会分化现象严重,贫困问题与住房问题一样,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重要问题。城市贫困问题是一个国际性问题,也是一个具有各国特色的社会问题。贫困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是指以一定的收入为依据,某些社会成员处于基本生活需求无法保障的状态。西方国家城市贫民被称为“低等阶层”,我国被称为“城市贫困群体”。根据贫困状态,城市贫困问题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一)城市绝对贫困问题

绝对贫困有时也叫生存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下,个人和家庭依靠其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生存需要的生活状态。简而言之,绝对贫困是指个人或家庭生存所需的基本生活需求品的缺乏状态。从生产方面看,劳动力缺乏再生产的物质条件,难以维持自身的简单再生产,生产者只能进行萎缩再生产;从消费方面看,人们无法满足衣、食、住等人类生活基本需要的状况。由于城市某些成员无劳动能力、无固定收入或者其他原因,城市绝对贫困问题依然存在。虽然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能够为城市绝对贫困者提供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的某些帮助,但是由于个体或者社会发展过程中其他不可预测问题的出现,如收入不足、物价上涨而导致的城市一般生活开支不断加大,绝对贫困问题难以即刻消除。因此,城市绝对贫困问题仍然是城市治理中必须时刻关注的重点问题。

(二)城市相对贫困问题

相对贫困是与绝对贫困对应的概念,它是指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其收入水平少到一定程度时维持的那种社会生活状况。相对贫困的存在,表明了社会各阶层之间和各阶层内部各社会成员之间存在的收入差异。由于相对贫困是指相对于其他社会成员的贫困状态,因此,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总是有一定比例的人口被确定为生活在相对贫困之中。比如,有些国家把低于平均收入40%的人口归于相对贫困组别。世界银行则将收入低于(或少于)平均收入的1/3的社会成员的生活状态视为相对贫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贫困是指相对贫困,城市贫困问题主要也是指这一情形。

城市社会分层比较突出,经济差距是城市阶层结构形成的重要原因。经济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某些人或某些家庭远离平均收入水平线。城市中那些劳动能力较差,文化层次比较低的成员,往往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即使从事一些工作,收入也比较低。在我国城市,低收入群体一般是城市失业人员以及流入城市务工的农村流动人口。(www.xing528.com)

(三)城市新贫困问题

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在社会发展过程的任何时候都会存在,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低下,生产的物质资料相对缺乏,不能满足人类基本生活需求所致。当社会生产率极大提高,经济快速增长,生产、生活资料并不匮乏却仍然存在的贫困现象。这种贫困现象被称为城市新贫困问题,这一贫困在城市中经常出现。这一贫困表现在与繁荣发展同步存在,故又被称为发展中的贫困,或者繁荣中的贫困。这里的“新”主要是指导致贫困的新原因,即不是由于其自身劳动能力等传统原因,而是特指由于社会发展过程中因经济结构的变化、社会变迁宏观因素,或者疾病、灾害等家庭变故的微观因素。

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世界经济重构以及社会变迁所造成的以失业贫困,在业低收入、无保障、单亲家庭贫困,种族、移民贫困为主的城市贫困是典型的城市新贫困问题。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企业结构调整以后出现的下岗、失业人员出现的贫困问题也是城市新贫困现象。另外,一些家庭由于其成员生病,导致家庭经济负担加重,最后陷入贫困之中。这一类由于天灾人祸等不可抗拒的外力导致家庭变故而形成的贫困问题也是典型的城市新贫困问题。

城市新贫困问题一方面表明社会发展过程中问题的不可预测性,另一方面也表明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的必要性。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保障城市居民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生存权、发展权等其他合法权益,也将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