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居住隔离问题及解决方案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居住隔离问题及解决方案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的更新是面对高速城市化后由于种族、宗教、收入等差异而造成的居住隔离与社会冲突问题,以清除贫民窟为目标的更新。由联邦政府补贴地方政府征收贫民窟土地,然后以较低价格转售给开发商进行“城市更新”。城市更新通过对城市某一特定区域通过改造、拆除重建等方式,使之重新发展。经过多年的实践,城市更新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再开发、整治改善及保护。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居住隔离问题及解决方案

城市因商品经济的产生而形成,随着经济、人文的发展而发展,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永恒的话题。虽然更新改造几乎伴随着城市发展的全过程,但现代意义上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运动则是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当时的更新是面对高速城市化后由于种族、宗教、收入等差异而造成的居住隔离与社会冲突问题,以清除贫民窟为目标的更新。由联邦政府补贴地方政府征收贫民窟土地,然后以较低价格转售给开发商进行“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通过对城市某一特定区域通过改造、拆除重建等方式,使之重新发展。这个过程不仅涉及建筑载体、基础设施等物质实体,而且也体现在文化环境、社会网络、居民心理等非物质层面。1958年8月,在荷兰召开的第一次城市更新研讨会上,对城市更新作了有关的说明,即“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对于自己所居住的建筑物、周围的环境或出行、购物、娱乐及其他生活活动有各种不同的期望和不满;对于自己所居住的房屋的修理改造,对于街道、公园、绿地和不良住宅区等环境的改善有要求及早施行,以形成舒适的生活环境和美丽的市容,包括所有这些内容的城市建设活动都是城市更新”。

在20世纪,西方发达城市经历了多轮城市更新的实践过程,出现了诸如城市重建(Urban Reconstruction)、城市振兴(Urban Revitalization)、城市再开发(Urban Redevelopment)、城市再生(Urban Regeneration)等不同时代差异的表述方式,在本质上都反映了城市更新随着时代变化的理念。Bottero et al.(2016)指出,城市更新已经由贫民窟改造、基础设施现代化为主的物理形态更新,转变为以消除社会贫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等目标为主的综合愿景和行动。

经过多年的实践,城市更新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再开发(redevelopment)、整治改善(rehabilitation)及保护(conservation)。(www.xing528.com)

再开发的对象是指建筑物、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等有关城市生活环境要素的质量全面恶化的地区。这些要素已无法通过其他方式使其重新适应当前城市生活的要求。这种不适应不仅降低了居民的生活品质,甚至会阻碍正常的经济活动和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因而,必须拆除原有的建筑物,并针对整个地区重新考虑合理的使用方案。重建是最为完全的更新方式,但这种方式在城市空间环境和景观方面、在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的变动方面均可能产生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同时在投资方面也具有较大风险,因此只有在确定没有可行的其他方式时才可以采用。

整治改善的对象是建筑物和其他市政设施尚可使用但由于缺乏维护而产生设施老化、建筑破损、环境不佳的地区。整治改善的方式比重建需要的时间短,也可减轻安置居民的压力,投入的资金较少,这种方式适用于需要更新但仍可恢复并无须重建的地区或建筑物。整治改善的目的不只限于防止其继续衰败,更是为了全面改善旧城地区的生活居住环境。

保护适用于历史建筑或环境状况保持良好的历史地区。保护是社会结构变化最小、环境能耗最低的“更新”方式,也是一种预防性的措施,适用于历史城市和历史城区。历史地区保护更多关心的是外部环境,强调延续地区居民的生活。要保护好历史城区的传统风貌和整体环境,保护真实历史遗存。要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建设和改善地段内的基础设施,改善居民住房条件,以适应现代化生活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