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之下,本书对中国居住隔离程度进行了测度并且研究了由居住隔离导致的邻里环境对社会流动性的影响。理论上,本书研究内容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非市场互动,是从邻里的角度展开对人的行为和决策的研究。对于嵌入到社会群体中的个人,他们的行为必然受到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已有研究主要关注家庭、学校、班级等群体,较少关注邻里群体。同时,邻里群体质量在地理上的不均衡分布也意味着邻里环境在空间分布上的异质性,导致不同地区的发展机遇和社会流动性存在着不同。本书的研究在理论上不仅为邻里环境领域提供了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更重要的是基于空间的视角将邻里环境同社会流动性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运行机制,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政策。通过系统、全面的研究,本书的主要结论总结如下:
第一,中国的居住隔离程度不容乐观。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将是否从事精英职业作为人群划分的标准,本书测算出的全国层面的居住隔离的分异指数为0.5384,属于比较严重的程度。分地区来看,农村地区的居住隔离程度要高于城镇地区,落后欠发达省份高于发达省份,居住隔离程度在区域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变化幅度从0.3764到0.6078不等。本书认为其原因在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和虹吸效应,而且经济和社会具有很强的活力,社会开放程度高、拥有较多向上流动的机会,因此吸引了各地的精英人群,成为了区域人才聚集的地方,精英人群的分布相对均匀,而落后地区在创造优质就业机会、吸引人才等方面不如发达地区,精英群体的整体比重要低于发达地区,从而造成其居住隔离程度高于发达地区。
第二,邻里环境会显著影响学生的认知能力。本书以家庭所实际接触到的邻居的职业构成作为邻里环境的度量方式,基于中国教育追踪基线调查的数据发现了积极正面的邻里环境可以提高认知能力。在传导机制分析部分,实证结果显示,邻里环境对认知能力产生影响的原因在于良好的邻里环境改变了学生和家长的教育期望,社区中的精英人群充当了学生在学习和行为规范上的榜样和参照,对学生产生了激励作用,也重新塑造了家长的教育参与行为,家长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因素作用下,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异质性分析表明邻里环境对认知能力的促进作用在高教育、本地、城镇和精英职业家庭中的影响要远高于在弱势家庭中的影响,加剧了教育的不平等程度。但是随着学校生均财政拨款的增加,邻里环境对认知能力的影响在不断削弱,这意味通过公共政策的手段可以消除背景因素对认知能力的影响。(www.xing528.com)
第三,良好的邻里环境可以改善子女的非认知能力。建立在对认知能力的分析基础之上,本书进一步探究了邻里环境对非认知能力的影响。当家庭周围的人群主要是拥有稳定职业、可观收入和良好受教育水平的精英人群时,子女的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学习能力和好奇心都会表现出比较高的水平,即非认知能力较高。同时,该结论不会因家庭经济状况、择校行为以及社区硬件设施条件的不同而发生改变,随机模拟和倾向得分匹配的结果也显示本书的结论具有高度的可信性。同时,异质性分析显示,子女自身的迁移流动状态和户口类型等特征并不会对邻里环境与非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造成差异性影响,而在父母受教育程度比较高和从事精英职业的家庭中,邻里环境对非认知能力的影响会比较大。此外,本书的实证结果表明非认知能力和心理健康并不完全相同,邻里环境不会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第四,随着社区内精英人群比重的增加,个人自主创业的可能性会提高。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数据显示,随着社区中精英人群比重的增加,居民会拥有更多的社交活动,具体表现在更高的家庭通信支出和更多的春节到家拜访的朋友数量。丰富的社会网络为个人创业活动提供了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和商业信息,有利于对创业机会的识别和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同时,本书还对社会网络的融资信贷功能进行了检验,发现邻里环境并不会带来个人在融资行为上的变化。由于非农户口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个人拥有多元化的社会网络,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获取市场信息,因此邻里环境对他们的创业行为的影响比较小。随着年龄的增长,居民在社区中能够获取更广的社会网络和更高的信息获取能力,其创业活动对邻里环境的依赖程度要高于年轻群体。本书还发现,互联网新技术的应用丰富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渠道,降低了邻里环境对创业活动的影响,缩小了不同群体之间的信息鸿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