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居住隔离问题研究:社会流动视角

城市居住隔离问题研究:社会流动视角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中不同层级的存在会激发个人改变自身社会经济地位的动力,从而产生了社会流动,而社会流动又会重新塑造与重组,形成新的社会层级结构。社会流动领域主要关注的是个人社会经济地位变化的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其研究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代。第一代主要基于简单的统计分析方法,通过流动表计算总体流动率、流出率和流入率进而对代际职业流动问题进行分析,对其他维度的社会流动关注较少。

城市居住隔离问题研究:社会流动视角

社会流动(Social Mobility)指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从一个位置到另外一个位置上转变的过程,反映了机会的公平性。社会中不同层级的存在会激发个人改变自身社会经济地位的动力,从而产生了社会流动,而社会流动又会重新塑造与重组,形成新的社会层级结构。根据社会经济地位具体衡量指标的不同,社会流动具体可以分为收入流动、职业流动、阶层流动和教育流动,在中国的制度背景下,还包括了户籍流动。根据流动方向的不同,可以分为向上流动(Up Mobility)、向下流动(Down Mobility)和水平流动(Horizontal Mobility),向上(向下)流动是指个人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下降),水平流动是指个人只改变了工作/生活场所却没有改变社会地位。按照比较维度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代内流动(Intragenerational Mobility)和代际流动(Intergenerational Mobility),代内流动是指个人刚进入社会时的初始社会位置与现在所处社会位置所发生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的开放性程度;代际流动是指父代的社会经济地位对子代现在所处社会位置的影响,反映了社会的流动性程度,这也是目前社会流动领域中的主要研究对象。

社会流动领域主要关注的是个人社会经济地位变化的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其研究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代。第一代主要基于简单的统计分析方法,通过流动表计算总体流动率、流出率和流入率进而对代际职业流动问题进行分析,对其他维度的社会流动关注较少。第二代研究以Blau和Duncan(1967)的地位获得模型为代表,他们关注个人因素对地位获得的影响,指出先赋因素和自致因素是个人地位获得的主要力量,在地位获得模型基础之上又衍生出一系列的相关模型。同时,在Granovetter(1973)提出弱关系(Weak Tie)概念以后,学者们又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对地位获得模型进行了补充。第三代研究以Featherman等学者(1975)提出的“FJH”假说为代表,认为代际关系以代际继承和短距离流动为主要特征,此外在第三代研究中发展出来的对数线性模型也使得多维度的流动表分析成为可能。(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