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态环境安全特征研究

生态环境安全特征研究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影响生态环境安全的因素不仅包括自身系统内部的作用,还包括人类活动在生态环境上的行为会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收益或损害。对生态环境安全有益,称为正外部性;对生态环境安全有害,称为负外部性。(六)综合性生态环境安全已融入国际政治、经济及外交等各个领域,已成为全球性的综合性问题。

生态环境安全特征研究

(一)全球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的加快,生态环境安全也变得更具有全球性特点。温室效应、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大气污染、沙尘暴海洋污染、外来生物入侵及土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都已成为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安全问题,只要一个国家出现生态环境安全问题,周边国家的环境生态就会变得不安全。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态环境安全问题已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关乎着多数国家甚至全世界的问题,只有全世界共同联合起来解决生态环境安全问题,我们的地球家园才能变成安全的“绿色”家园。

(二)不可逆性

自然界和生态环境是一个循环系统,而人类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都是直线上升的,以至于一些自然资源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同样给自然环境带来影响,存在生态环境安全的隐患;但是,通过自然界的自我恢复能力,能够维持生态平衡。时至今日,人类在自然界活动的范围和力度今非昔比,对自然的影响力度之大,影响范围之广是自然界的自我恢复能力无力挽回的。任何一个生态系统的环境支撑能力都有一定限度,一旦超过其自身修复的限度,往往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三)不确定性

生态环境的恶化所产生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每个国家的气候、经济发展状况、地理位置、人口、生态现状等都是不同的,而由生态恶化所导致的生态环境安全问题又会受到不同因素的作用,这就决定了由生态恶化对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产生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的一面,同样的生态环境恶化所产生的社会后果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就可能不尽相同。

(四)潜在性

由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并不具有较快的反应性,除排放高污染度物质污染环境直接造成人体健康或生物损害的情况之外,大多数环境损害都是在渐进中发生的,有的还需要经过“生物富集”或“二次污染”才能发生。同时,由于生物圈内能量的流动要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来进行,许多有害污染物质也会随着这些链或网在环境中不断地流动并蓄积于环境和生物体之中,当这些污染物质蓄积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对环境、生物以及人类造成危害。那时,即使人类停止一切有害于环境的活动,被蓄积的污染物质还会不断缓慢地释放出来。[5](www.xing528.com)

(五)外部性

生态环境具有外部性。因为影响生态环境安全的因素不仅包括自身系统内部的作用,还包括人类活动在生态环境上的行为会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收益或损害。人类活动产生的收益或损害就是外部性。对生态环境安全有益,称为正外部性;对生态环境安全有害,称为负外部性。

(六)综合性

生态环境安全已融入国际政治、经济及外交等各个领域,已成为全球性的综合性问题。同时,作为一个系统,生态环境安全是由社会环境、技术、经济等因素组成的综合协调系统,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可使生态环境系统的发展规律发生不同的变化甚至毁灭,它的发展是综合性的。

(七)需求性

根据需求层次理论,安全需求是人类基本需求中的一种,也是人类本能的一种要求。当一个人的生理需求(维持人类自身生存的衣食住行等)得到一定满足后,安全的需求就上升到主要位置,而环境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破坏、损害人类生存与活动所依赖的自然支持,也就直接危害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所以环境安全是人类的基本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