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布洛维与共识性劳动理论

布洛维与共识性劳动理论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布洛维的共识性劳动理论是在批判和发展马克思劳动过程理论的背景下诞生的。共识性劳动理论的渊源可追溯至安东尼奥·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和路易·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布洛维共识性劳动理论中的“共识”“认同”是生产与政治不可分离基础上的产物,是在工厂和车间生产出来的,这种共识,“既包括工人个体对工厂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的认同,也包括工人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认同”[27]。[29]这是布洛维对劳动过程理论的重要贡献。

布洛维与共识性劳动理论

共识性劳动理论[21]是当代西方劳动理论的一支,它以劳工社会学为视角进行研究,其代表人物是麦克·布洛维(Michael Burawoy)。布洛维曾在赞比亚、美国、匈牙利和俄罗斯的多个工厂当过“学术工人”,在此基础上先后完成了Manufacturing Consent(《制造同意》[22])、The Politics of Production(《生产的政治》)和The Radiant Past(《辉煌的过去》)三部代表性著作,奠定了共识性劳动理论的基础。

布洛维的共识性劳动理论是在批判和发展马克思劳动过程理论的背景下诞生的。他认为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是不同的,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是以强制性劳动为主,而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是以共识性劳动为主。虽然马克思的劳动过程理论揭示了如何掩饰剩余价值,但是没有揭示资本家是如何赢得剩余价值。“掩饰”和“赢得”是两个概念。赢得剩余价值这种方式比掩饰更加隐蔽和巧妙,而它的内核是如何使工人对劳动具有共识性,他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本质”[23]

共识性劳动理论的渊源可追溯至安东尼奥·葛兰西(Antonio Gramsic)的文化霸权理论和路易·阿尔都塞(Louis Althusser)的意识形态理论。文化霸权,简言之,就是在暴力手段之外,通过文化领导权上的绝对优势使被统治对象顺从于现状。哲学范畴中的意识形态是对事物的理解、认知及其总和。阿尔都塞认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形态的一种,与经济形态和政治形态并列。他认为意识形态具有役使性,“在人自觉不自觉的情况下,将个体型塑、召唤为主体,使他屈从、臣服于意识形态,人的一切都无法逃脱意识形态的型塑和浸泡”[24]。(www.xing528.com)

布洛维批判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认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不可分离[25],生产与政治是联系在一起的,“任何工作场域都包含经济维度(物品的生产)、政治维度(社会关系的生产)和意识形态维度(对那些关系体验的生产),这三个维度是密不可分的”[26]。布洛维共识性劳动理论中的“共识”“认同”是生产与政治不可分离基础上的产物,是在工厂和车间生产出来的,这种共识,“既包括工人个体对工厂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的认同,也包括工人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认同”[27]

作为一名学术工人,从工作现场入手分析劳动,是他独特的学术视角。“把工人带回分析的中心,从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考察生产过程是如何从主观和客观的结合上型塑工人阶级……”[28]如前所述,共识性劳动有别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的强制性劳动,它是指通过劳动过程,在生产政治中塑造认同,使工人能自发地参与劳动。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生产的政治”(politics of production)这一概念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并不只是孤立的、经济领域的生产产品的劳动过程,同时也渗透着政治和意识形态因素。“劳动过程的政治效果和生产的政治规范工具共同构成了一个工厂独特的工厂政体(factory regime),或生产政体(production regime)。”[29]这是布洛维对劳动过程理论的重要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