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陶器制作与销售现状:挑选陶器只能在当地销售

陶器制作与销售现状:挑选陶器只能在当地销售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保突村门牌号不详的一位黄姓大姐告诉笔者,她家中有一些土陶,是老母亲在世时制作并使用的,母亲去世后这些老旧器物由其弟弟保管。老人家中共有两件陶器,但已经不再使用,均被用来盛放杂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原始制作的陶器正逐渐被材质更好、使用便捷的物件所取代。而在东方市做陶的就只有三户人家,且都是做一些针对当地人使用的生活必需器物,所以她们所烧出来的陶器只是挑到当地的农贸市场进行销售。

陶器制作与销售现状:挑选陶器只能在当地销售

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黎族的土陶无论是在制作还是使用上都不能够完全唤起人们的兴趣,甚至带来了某些不便。很多家庭已经不再使用这种土陶器了,或者早已将之丢弃。只有少数家庭保存了这些笨重的器物,但大多也是被闲置在家中,不再发挥其本身的作用。有的堆在家中的角落任其落灰、消损,有的丢弃在路边的田地里。由于太长时间没有使用,它们大多积满灰尘,边缘残缺不全。

笔者走访时,保突村57号羊败亮阿婆已经是79岁的高龄,身体依然健康,行动方便。老伴几年前去世,孩子均在县城工作,平时家中只有老人一人居住。老人以前也是制陶能手,现已不做。家中共有8件土陶器,只有3件还在使用中,其余的都闲置在院子里,里面放了贝壳扳手等杂物。还有一些小件的土陶器堆放在厨房的架子上,上面已经结满了厚厚的蜘蛛网

保突村黄姓阿婆家已70岁的高龄了,由于是一个人居住,家中的孩子帮其买了铝制的米桶,使用起来比较轻便,而陶罐则已不再使用,放在铝制陶罐一旁。家中的孩子多次让老人把旧陶罐丢了,老人总是舍不得。老人说,这些土陶都是她自己做的,就留下了这么一件,如果丢了心里总会有点说不出的感觉

保突村119号71岁的羊拜输阿婆,目前是和老伴二人居住。原本老人喂养几只鸡,而陶罐用来放麦麸。近年老人由于身体不便,说不想再喂鸡了,等最后一罐麦麸喂完,就把鸡卖了。而已经空出来的陶罐就堆在房间的角落里,为了节约空间将陶罐和陶钵套在了一起。老人说,用习惯了就一直用着。

保突村门牌号不详的一位黄姓大姐告诉笔者,她家中有一些土陶,是老母亲在世时制作并使用的,母亲去世后这些老旧器物由其弟弟保管。黄大姐带我们去了她弟弟家中,家里人都去县城做工了,但是房门并没有上锁,足见当地淳朴的民风。在厨房里,我们看见了整齐放置在灶台下方的三件被闲置的土陶器,里面放的全是家中的老物件,包括用椰壳做的勺子和瓢。上面落了厚厚的一层灰,很明显已经长时间没有被拿出使用了。看完后,黄大姐便把这些旧物搬回灶台下,之后将厨房门掩上。

三亚市南丁村门牌号不详的张姓人家,户主50多岁,夫妇二人带着3个孩子居住在此。他家是整个南丁村中笔者发现的唯一一户有土陶器的,并且还是从外地购买来的。先前生活不方便时买来蒸米饭,自从家中使用了电饭锅,这种又笨又重的陶器就被搬到了户外的台子上。旁边是水井,女主人常常在这里洗菜,切菜,所以里面堆放了一些杂物。先前由于交通不便,村子的经济十分落后,后来三亚学院在附近建校,整个村子的经济才逐渐地有所好转。

昌江孔车村门牌号不详的张色太家中,笔者发现了大量烧制好的土陶器。张色太是黎族土陶技艺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家里制作了大量的土陶,但是她并没有使用这些土陶,而是整齐地堆放在楼梯杂物间的架子上。张色太说,自从家里盖了新房后,这些旧的东西就不再用了。新房里水电齐全,使用更方便。小儿子还在上学,丈夫在外工作,顿顿都要在家吃饭,使用这些做饭比较麻烦。(www.xing528.com)

保突村门牌号不详的79岁的刘阿婆独自居住,老人身体健康状况不是很好,常年卧病在床。笔者去时已经是下午4点多钟,当时老人正在休息。家中比较简陋,简单的一间瓦房里放了一张床,另一边是简易的厨房,中间放了一张较旧的大桌子,两三只凳子。只是在墙上留有两个书本大小的窗户,屋内比较黑暗、不透气。当时海南省的平均气温在30℃以上,老人也只是开了一个很小的塑料风扇。老人家中共有两件陶器,但已经不再使用,均被用来盛放杂物。

东方市东河镇东新村东新2路3号的林春兰1965年5月16日出生。林大姐本人还在制作土陶向外出售。笔者去的时候林大姐外出了,她的丈夫洪求让带我们看了自己家的院子和厨房。我们发现正在使用的土陶罐只有2个,其余均闲置家中。堆放在鸡窝棚子上的有陶甑和蒸酒器等,还有放在厨房架子上的浅陶锅。洪大哥说,自己家虽然做这个,但是用着的就是两个煮锅,煮锅做的菜好吃,这边家家户户都比较喜欢买陶锅。但是按照当地的风俗,每逢节日或是家中的红白事,都要用陶的蒸饭器,所以他们家中陶的蒸饭器和陶锅最好卖,也是制作最多的。做这些土陶器也没有固定的尺寸,基本都是靠心里的比画,一般是各有大小两个规格。

东方市东河镇东新村韦惠玉家,一共留有7件土陶,只有1个小陶锅还在用,其余的都闲置在一旁。儿媳妇在家闲着无事,拿了1个陶甑种花。她说这个跟买的花盆差不多,吸水比较好,反正也是闲着,还不如拿来种花。

由此可见,目前黎族家中还存有原始器物的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人。在物质经济低下的时期,这些人既是土陶的制作者也是使用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原始制作的陶器正逐渐被材质更好、使用便捷的物件所取代。但是很多家庭并没有丢弃这种曾经带给他们经济收入以及回忆的器物,他们只是将其放在了家中的角落,在他们心中这些土陶依然是生活的一部分。黎族土陶使用情况如表6-1所示。

表6-1 黎族土陶使用情况

由于很多家庭不再购买和使用这种造型笨重的土陶,进而直接导致了黎族的土陶市场的一步步萎缩。笔者在调查中发现,黎族的土陶手艺人在销售自己制作的陶器时并没有形成健全的规模,也没有专门的实体店面,甚至是在日常生活的集市中也没有专门的销售摊位。在与当地手艺人的交谈中,笔者得知很多土陶购买者都是直接上门购买,而这些购买者的信息来源渠道则各不相同。例如,昌江保突制陶合作社的刘梅珍告诉笔者,早些时候,她是每逢周末就会带上合作社做的土陶前往海口的鼎臻市场,摆摊销售。在古玩市场上摆出的古玩种类非常多,但是销售黎族土陶的只有刘梅珍一人。路上不仅耽误时间消耗人力物力,在长途车的运输中难免会有一些土陶磕碰的。每次刘梅珍只是带两三件过去,遇到喜欢的买家则常常会出现不够卖的现象。有一些真心喜欢的购买者会记下刘梅珍的电话和地址,专门开车去合作社购买。而在东方市做陶的就只有三户人家,且都是做一些针对当地人使用的生活必需器物,所以她们所烧出来的陶器只是挑到当地的农贸市场进行销售。而一般土陶的销售会有周期性,以土陶制作烧制为一个周期。一般是妇女农闲时做一批土陶,挑到市场卖一段时间,卖完后再制作一批。因为当地并不大,做陶的3户人家都在一个村落里,到当地一打听就会知道居住在哪里,所以很多时候也是由当地人直接上门购买。像乐东的邢孔芳家的土陶销售情况也类似,都是由购买者亲自上门购买,有时候会有一些订单,就是在做完后打电话给买家,由买家开车前来取货。所以很多时候,这些土陶到底销售去了哪里,手艺人自己也说不清楚,这对土陶的进一步发展都是相当不利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