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影受众态度分析-电影传播学

电影受众态度分析-电影传播学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电影除了娱乐功能以外,最重要就是电影通过新知识、新思想、新信息的传递,从而影响受众的认知结构,改变受众的态度。“三元论观点”主要认为态度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方面构成的。受众态度的形成是通过后天完成的,也就是说,态度是受到受众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因素的作用。电影传播的宣传作用也就是这样形成的,通过长期弘扬某一主题,从而对受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对受众的态度形成起到引导的作用。

电影受众态度分析-电影传播学

电影除了娱乐功能以外,最重要就是电影通过新知识、新思想、新信息的传递,从而影响受众的认知结构,改变受众的态度。

关于态度到底是什么,社会心理学对它有三种不同的界定,分别是“一元论观点”“二元论观点”和“三元论观点”,本节内容主要讨论的是“三元论观点”。“三元论观点”主要认为态度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方面构成的。认知是受众个体对于传播内容产生的理解和判断,先是对内容,或者说是态度的对象进行认识,接着产生理解,最后根据认识和理解做出“好”与“坏”的判断和评价。

受众态度的形成是通过后天完成的,也就是说,态度是受到受众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因素的作用。在电影传播中,传播环境对于受众态度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为通过议程设置,向受众定期的传播某一种议程,让受众充分了解传播内容中事物的某一个方面或者某一个类别,同时弱化另一类事物,从而影响受众对传播内容产生的态度。电影传播的宣传作用也就是这样形成的,通过长期弘扬某一主题,从而对受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对受众的态度形成起到引导的作用。

态度的形成实际上就是对于原有态度的改变,所以,态度的形成和改变其实就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态度的改变是受众通过外部影响,对已有的态度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也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可以是量的变化,也可以是质的变化,二者都属于态度的改变。

所谓量的变化,也就是程度上的改变,在不改变原有态度的基础上,只是加深了原有态度的程度;质的改变则完全不同,是对原有态度的彻底改变和颠覆后形成的一个全新的,甚至与之相反的态度。态度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1961年凯尔曼提出了改变态度的“三阶段理论”,即服从、认同和内化。

在第一个阶段中,服从往往不是个体出于内心的主观意愿,而是要达到个体的某一目的或者是受到某些约束不得已做出的让步。也就是说,在服从阶段,个体态度的改变并不是出于自愿,但是对于态度的改变已经有了初步实现的可能。认同阶段则有所不同,个体态度在主观层面上已经有了改变,从迫不得已变成了自愿地接受。(www.xing528.com)

内化阶段不仅是个体自愿接受和相信某种观点,而且是个体态度彻底改变的阶段,态度的形成和彻底的改变是在个体经历过这三个阶段以后。

在电影传播中,受众的态度改变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一方面对于电影传播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对信息传播、接受等多方面的要求。对于电影传播来说,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应该是传播者对于传播内容的把控。

虽然电影作为媒介被赋予了很多功能,但是,电影终究是一种艺术形式,所以它理应具备较高的艺术的特性,比如对于电影内容真实性的把控,通常电影内容都会经过艺术的二次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会根据追求艺术性的初衷,将一些戏剧性比较低的内容减少或者舍弃,同时补充一些戏剧冲突比较强的内容,但是,对于一些题材的电影,特别是历史题材,或者时代背景比较重要的题材,二次创作都要遵循一定的真实性和还原性,这样才能够让受众完成态度改变的第一步——服从。

除此之外,传播者还要确立和弘扬正确的价值观。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对受众的价值观念产生不同的影响,传播者和受众在共通的意义空间之中,更容易让受众接受,从而引发态度的改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