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电影美学:探索与变革,边缘文化的代言

中国电影美学:探索与变革,边缘文化的代言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边缘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的,是一种弱势的、异质的、小型的亚文化。由于第六代导演的创作是基于中国当前的现实,本书所讨论的边缘文化是指转型时期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国社会阶层的生存状况和文化地位。对边缘文化的关注实际上是允许不同群体生活在地球。在中国,由于长期存在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文化形式也是一种受官方意识形态严格控制的单一文化,对潜在的颠覆性边缘文化保持高度警惕。

中国电影美学:探索与变革,边缘文化的代言

边缘文化不是一个物理概念,而是一种文化的参照。边缘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的,是一种弱势的、异质的、小型的亚文化。在世界文化地形图上,与欧洲和美国的中心文化相比,发展中大国的文化是一种边缘文化;在一个国家内,少数民族文化与代表大多数人口的民族文化相比是一种边缘文化;在一个国家内,在政治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阶层文化是相对于在政治经济中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阶层文化的边缘文化。在现代社会,人们的价值观越来越多样化,文化代表着不同群体的利益,因此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边缘文化的客观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与主流文化相比,边缘文化是自发形成的,并且代表“弱势群体”的利益,所以主流文化很容易适应主流文化,并以救世主的身份实施单边文化。

由于第六代导演的创作是基于中国当前的现实,本书所讨论的边缘文化是指转型时期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国社会阶层的生存状况和文化地位。对边缘文化的关注实际上是允许不同群体生活在地球。在中国,由于长期存在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文化形式也是一种受官方意识形态严格控制的单一文化,对潜在的颠覆性边缘文化保持高度警惕。因此,边缘群体的声音和生活状况总是被掩盖和压制,边缘文化只能在主导文化的模式中改变自身才能被接受。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多元社会文化语境的形成,边缘文化被揭示出来。(www.xing528.com)

在早期的第六代电影中,几乎所有的主角都是边缘的、脆弱的和病态的。根据传统的电影标准,没有一个所谓的积极的人携带主流文化价值观和道德判断标准。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第六代导演的这种集体性转变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主题和人物的选择,而是一种可以分析的更深层次的美学与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