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原位分析与实时观测:地球系统观测的技术和方法

原位分析与实时观测:地球系统观测的技术和方法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地球系统的观测不仅贵在实时,而且有许多内容还必须在原位进行分析。例如,浮游生物,通常使用浮游网采集,取上后在显微镜下观测鉴定。但是,对细菌之类小于2微米的“微微型”浮游生物,要依靠激光原理用流式细胞计才能统计。而目前的发展,是用光学方法原位分析悬移物的粒度分布,如美国“激光原位散射与投射测量”。海水中的原位观测,只要将传感器与海底的节点连接,就成了海底观测系统的一部分。

原位分析与实时观测:地球系统观测的技术和方法

地球系统的观测不仅贵在实时,而且有许多内容还必须在原位进行分析。到野外进行现场采样,回室内开展实验分析,这是多少年来地球科学的传统。但是,有许多现象是不能“采样”分析的:热液的温度、pH值,采回来就变了;深海的许多生物,取上来也就死了;甚至沉积物颗粒,本来的团粒,一经采样也就散了,“分析”的结果都不是水层里的真实情况。新的方向是倒过来:不是把样品从海里采回实验室作分析,而是把实验室的仪器投入海里去分析样品。

例如,浮游生物,通常使用浮游网采集,取上后在显微镜下观测鉴定。但是,对细菌之类小于2微米的“微微型”浮游生物,要依靠激光原理用流式细胞计才能统计。近年来发明的下潜流式细胞计(Flow Cytobot)更进一步,可以不必取上水样,而是直接投入海中作自动连续测量。[14]美国Rutgers大学的LEO-15海底观测站,利用下潜流式细胞计取得了两个月的时间序列,发现微微型浮游生物蓝细菌聚球藻(Synechococcus)的丰度有急剧的变化。[15]再进一步发展,一是“水下显微镜”,使下潜的细胞计具有呈像功能,依靠光纤将水中的生物图像发回地面,全面鉴定统计从硅藻到细菌各种不同大小的浮游生物;二是“DNA探针”,放到海里原位测量生物的基因,在分子水平上测定各种浮游生物的丰度,从而发展“微生物海洋学(microbial oceanography)”新学科。

另一个例子是海水中的悬移沉积物,如果将悬移颗粒收集起来分析,脆弱的聚合体就会分解,正确的办法是用光学或声学的手段,进行原位测定。光透式浊度计、光学后散射传感器和多功能的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都有测量悬浮物浓度的功能。而目前的发展,是用光学方法原位分析悬移物的粒度分布,如美国“激光原位散射与投射测量”(LISST-100)。[16]原位分析的实例不胜枚举,值得一说的是此项技术的发展,也是对行星科学的贡献。例如,木星卫星“木卫二”(Europe),可能在表面冰层下有5—10千米深的海洋,一旦行星探测器穿透冰层,只有靠原位分析才能获得卫星海洋的信息。(www.xing528.com)

海水中的原位观测,只要将传感器与海底的节点连接,就成了海底观测系统的一部分。这样从海底“向上看”,可以摆脱从海面“向下看”所受到的海况、供电和信息传送的限制,可以进行长期实时的观测。其实,海底观测系统的应用前景,并不限于地球科学。海底不但是探测生命起源和极端环境生物学的理想场所,甚至还是高能物理探测基本粒子的去处。来自宇宙的中微子(neutrino)穿越水层时,会因其产生的μ介子(muon)留下光学效应,从而可以在深海追踪中微子在宇宙中的来源。科学家可以把海洋当作“天文台”,在海底架起“望远镜”进行追踪。当然海水必须深于千米,而且透明度要高、颗粒物要少。自1996年起,欧洲国家在地中海开展“中微子望远镜天文学与深海环境研究”(ANTARES)计划[17],取的就是地中海水深、寡养、离欧洲的实验室近的优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